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考作文语文历年高考作文预测
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不卖树,有何不可?
2018年04月25日
浏览次数:734
分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贫困的残疾老人承包荒山种植经济林。十五年后,满山的树成材了。为了卖个好价钱,老人找当地媒体帮忙宣传,没想到他被媒体宣传成义务植树、改造环境的好人。接着,各地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事迹,无数人被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有人还给他寄来钱物,政府部门也送来生活补助。村干部提醒他,树不能卖了,否则他的形象就毁了。卖,可以让他脱贫,更好地生活;不卖,可以保住自己意外获得的好名声,还可以为环保作贡献。   

对上述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卖树,有何不可?

满山成材的树,卖,还是不卖,全在老人的一念之间。为自己更好地生活,还是为他人,为社会传播正能量,全凭老人的本心。人性本善,坚守道义,无私奉献,不卖成材树,赢得好名声,何乐不为?   

穷是什么?富又是什么?   

钱财乃身外之物,精神上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物质上贫困的残疾老人承包荒山种植经济林,满山的树成材了,他为了卖个好价钱,找当地媒体帮忙宣传。这样看来,他本意是追求物质上的富有。这是人之常情,并没有错。阴错阳差,被宣传成义务植树、改造环境的好人。看似剧情大逆转,究其本质,老人是在环保方面作出了贡献。试想这十五年,满山的树又怎会没有给当地环境带来积极影响呢?可以说,老人在精神方面还是富有的。   

从“假奉献”到“真奉献”只需一步,那就是不卖树。这一伟大举措,也是从物质方面到精神方面的升华。鲁迅曾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倘若卖树,从短期看,老人富有了。但是形象也就毁了,带来的社会效应也不如不卖树引起的反响好,甚至渐渐地会感到不能融入这个社会。从长远看,不卖树堪为上举。   

不仅为自己活,也為他人活。人不是一个个孤岛,而是社会这片广阔的大陆上的一员,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彼此相关。正如,在各地媒体纷纷报道老人的事迹之后,无数人被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有人还给他寄来钱物,政府部门也送来生活补助。老人生活上有了物质保障,心灵上也感受到温暖。这样,让正能量充满整个社会,不是更好吗?   

因此,我建议老人不卖树,用善意的谎言来保住意外获得的好名声,为环保作贡献。愿我们每个人都像蜡烛一样,用尽所有的光来散发所有的热,给别人以光,以温暖。   

当善行弥漫在社会的每个角落,我们的社会会更好!   

不卖树,有何不可?   

【点评】   

本文观点明确。“不卖树,有何不可?”考生围绕事件展开说理,且能从不同的角度讲出合情合理的道理,写出了小作者对人对事的独立思考。语言通顺,但略乏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