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考作文语文历年高考作文预测
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中国制造
2018年04月21日
浏览次数:47
分享:

内涵挖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指所有生产于中国境内的产品,不局限于由中国企业生产并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中国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产品,包括物质成分、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中国制造在进行物质产品出口的同时,也传播中国的人文文化和商业文明。

三维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彻底摘掉了“农业大国”的帽子,跻身世界经济大国。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5.85%。“中国制造2025”的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利器”。在其新提法的引领之下,我国经济将进一步深行于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常态中,坚持驱动创新,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强大支撑。

当下“中国制造”成本每年不断上升,部分出口制造业面临困境,需要积极地在“中国制造”中强化“创造”“智造”的内涵,有些“中国制造”让国人振奋不已,如“新四大发明”、华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也登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

命题范例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由3000多个零件组合而成。结构精巧,工艺复杂,铸造精致。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以及多种多样的机械连接工艺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它凝聚着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方面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和世界冶金史与金属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

3000多家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380多亿支,占世界供应量的80%……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和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现实。为此中国企业每年需支付2亿元外汇,而制造商生产一支圆珠笔的利润不足1分钱。

铜车马让世人惊艳赞叹,圆珠笔却让国人唏嘘遗憾,两相对比,你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题目中虽为独立的两则材料,但要求中有“两相对比”一语,就明确提示考生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而应该视为一体,综合分析。“你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是写作指令。综合两则材料快速地求同存异,从而找到“一个问题”,即“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产品生产”。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造成二者不同结果的原因是是否精益求精,是否追求极致。

考生当紧紧围绕“工匠精神”“制造”“创造”“产品质量”等核心词语来立意。立意范围不宜过宽,但可适度合理拓展及深挖。如: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的新名片;优秀的民族不能缺少工匠精神;不能安于制造,要勇于创造;追求产品极致是企业、民族乃至国家的立足之本;精益求精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拥有创造力、钻研力,才能在制造行业占尽先机。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德国知名媒体《商报》刊文,对“中国制造”的崛起大加赞誉。文章以华为、小米、海尔、美的、海信等这些电子产品企业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这些互联网企业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说明中国品牌正赢得国际影响力,廉价形象已经过时。

著名贸易杂志Sourcing Journal(《采购》)创办人爱德华·赫兹曼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是一件简单的男士牛仔裤,我会把产地选在巴基斯坦,但如果是一件时尚女装,我就会把产地移至中国,因为这里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精加工手艺都更胜一筹,而且他们能准确把握这种时尚。”

“中国制造”近两年已然成为热词,对于“中国制造”,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立意】

第一则材料提到了华为、小米等电子产品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这些产品和企业在国际上为“中国制造”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可以重点分析其在国际上受到欢迎的共同原因,可就某一点原因进行分析延伸,不必贪大求全。

第二则材料,重点强调了“中国制造”的“时尚”,即引领潮流,追求高品质。这说明,“中国制造”的一些产品在创新和质量上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在具体成文时,由当前的“中国制造”形象的大转变,分析早前“中国制造”成为“质量差”“冒牌货”的代名词的原因,着眼于树立“中国制造”的自信,需要工匠精神;如果不创新,“中国制造”将成贬义;有实力才盈利等立意角度。

不过,任何事物都得两面看,“中国制造”进入世界市场,颇受赞誉的同时亦不断受挫。近些年,中国的鞋、玩具、家电等出口产品在欧美市场不断遭遇“反倾销调查”。与此同时,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无论是中国出口企业还是国际化经营企业,多受制于工业发达国家,不仅企业的盈利率非常低,而且影响创立自己的国际品牌。在此基础上可有如下立意:

①为“中国制造”正名;②后起之秀,艰难突围;③强化品牌意识;④面对他人赞誉,第一反应不应是自满,而应该是自警和自省;⑤应当以全球眼光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培养全球企业的战略格局等。

“中国制造”并不只是多样的物质产品,也是每一个独立中国人组成的强大共同体,在60多年间,它制造了商品,制造了独特的思想观念,也创造了自己的明星、歌曲和电影,最重要的是它塑造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我们都是“中国制造”。

范例佳作

创 与 稳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热的词。在刚刚过去的几年,似乎有太多创新应该被记住,可似乎又没有多少创新被真正记住。一批批新兴电子企业想抓住全球信息技术革新的浪潮谋求创新,结果不断被曝出炒作、抄袭的丑闻,狼狈收场。在创业的号召下,更是有数不清的大学生,心高气傲不愿居于人下,没毕业先创业,脚跟还没站稳就急着上市融资,最终和同样盲目的创新投资者们一道被卷入了市场严冬。就这样,我们不断地尝试着创新、创业、创造,却不断遭遇着失败、失败、失败……究其原因,其实在于我们割裂了“创”与“稳”的关系。如果认为创造是孤立的,只需要勇气和闯劲,与稳固厚实的基底无半分关联。持这样想法的人,无异于投机者,和真正的创造者背道而驰。

世人只见创造者一夜成名的辉煌,却不知他们背后稳稳打下的深厚基础。以创新方法提取青蒿素而挽救无数生命、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她的稳扎稳打便是一生深厚的中医药知识,以及千百次不懈的尝试与努力;凭万有引力定律震惊世界的牛顿,他的稳扎稳打便是视学习如生命的战斗精神和无数巨人的肩膀,绝非那杜撰的“苹果砸出的创造”。那样的故事,只存在于幻想家的天方夜谭中,绝不足以稳稳地支撑真正的创造。

若是割裂创与稳,无异于和世界进行一场致命的豪赌。每一个凭借创新而腾飞的国家背后,都有稳扎稳打的厚实积累,我们却急着以几十年的跨越性创造实现“超英赶美”,谈何容易?

好在,我们民族也有自己几千年的深厚基底,不论是博大精深的社会科学、人文伦理,还是自然科学,都足以作为我们腾飞的基础。我们只有借这些稳固而丰厚的遗产,才能创出一条自己的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了它,我们才避免了因循守旧、止步不前,但同样重要的是,万丈高楼并非空中楼阁,只有打下坚实的地基,才能登上创新的阶梯,一览众山小。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二者缺一不可。给过热的“创新”降降温,让它和“稳”一起,构筑我们民族更辉煌的明天。

【模拟评分】

内容24分+表达23分+发展18分=65分(总分70分)

内容19分+表达18分+发展18分=55分(总分60分)

【得分点】

从众说纷纭的社会时事中得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且又能够和核心词“创+稳”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可见作者思维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刻。本文将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相结合,很好地论证出“创”与“稳”的关系。本文结构严谨,层层递进,从内容到形式,处处都闪现着辩证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