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作文指导语文素材积累
高考作文时事热点素材:小鲜肉
2017年11月25日
浏览次数:17
分享:

【素材回放】

2017年以来,内地有着“小鲜肉”之称的部分年轻演员屡惹非议,对其高片酬、演技差的批评此起彼伏,而这一热点随即引发人们对于此间影视剧整个制作品质与走向的热议与思考。

2017高考热点素材:“小鲜肉”热是一种病态的审美体现

据百度词条显示,“小鲜肉”最早是2014年中国粉丝对韩国男性明星的称呼,指年轻、单纯、帅气、健硕的男性。当年的仁川亚运会,中国游泳选手宁泽涛更是凭借出众的成绩与外形,一度成为人们眼中新热词汇“小鲜肉”的代言人。

可以说,“小鲜肉”这一网络用语,在流行的最初阶段是为很多人所接受,甚至追捧的。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演艺圈中被称作“小鲜肉”的部分人气年轻演员却因为过高片酬、缺乏敬业精神、演技差等问题逐渐成为“众矢之的”,“小鲜肉”一词的“属性”也悄然发生改变,最终充满非议。

中央电视台日前专发报道批评一些“小鲜肉”片酬奇高,但“拍出来的东西却很难看”,称目前一些当红演员的单部剧酬劳已经以“亿(人民币)”计。

内地著名编剧高满堂在自己的新戏《最后一张签证》开播宣传活动中坦言,在选角时,原本投资方想找一位“小鲜肉”,但对方要求的片酬过高,可提供的档期又短,并直言需要使用替身,“最终幸运地放弃了”。

他指出,“现在拍摄一部1亿成本的电视剧,要请到这些当红小鲜肉,片酬基本在七八千万之间,只有两三千万留给导演、编剧、团队和后期制作。因为没有钱做后续,造成大量的垃圾作品出现,这已经变成了新常态”。

不合理的高片酬以外,为“小鲜肉”们引来非议的还有其工作中的不敬业。

一篇由知名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发回的实录,近来不仅迅速创下了可观的阅读量,也再次刷新了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知底线。

宋方金此文中指出,“鲜肉”们往往在一个剧组只给出15天的时间来拍摄,所使用的方法则是所谓的“表情包表演”,“表演各种角度,各种表情,需要四五个环境变化时,要不对着天拍,要不对着大树,要不对着面墙,把他的脸拍完,剩下的场景都由替身完成。”剧组为了赶工,一般也会分成A、B、C等多组同时拍摄,就连普通配角也都有替身,演员在其他组时就让替身来演,“有一场戏拍的是大全景,拍戏的三十多个人,全部是替身,没有一个是正身。”

对此“新常态”,“老一辈”影视人甚为不满,刚刚拿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成龙就曾直言,“(某小鲜肉)他当自己是大牌,拍两个镜头,大家都跟他说辛苦了!他有什么辛苦?一点都不辛苦!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到现场化个妆,打的动作替身都拍完了,他只是来喘喘气……我真的想把这个名字讲出来。真的看不惯这种人,送他五个字‘看你几时完’!”

除了愤怒,“小鲜肉”负面新闻的屡见报端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内地影视剧行业的深一步思考。

【素材解读】

在舆论场上,对“小鲜肉”的批评,正是对市场需求多元多样的注解。低级流行主义为什么流行,“小鲜肉”为什么越炒越热?这恐怕与一些制作方,不动脑筋、盲目跟风,有着很大关系。乔布斯最了不起的,就是凭着创新意识,走在别人前面。制作业需要乔布斯,文化市场何尝不需要乔布斯?文化市场应该“新意盎然”,最应该体现创新气息,可由于创新存在风险,由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加之没有形成跟风丢人、抄袭可耻的文化生态,导致大家都不愿意创新,都喜欢拾人牙慧。在一些人眼里,哪怕是一点肉沫子,也总比冒风险好。永远不要忘了,市场是存在多元化需求的。春节以来,“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小鲜肉热”背后有着太多想当然,在我们这样的文明国度,所有人都喜欢“小鲜肉”绝不可能,真这样也是一种病态;整个市场只提供“小鲜肉”,也是一种病态。面对“小鲜肉热”背后的低级流行主义,既需要制作者反思,营造创新光荣生态;也需要大众“有态度的消费”,大胆地用脚投票;更需要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给抄袭复制来一个釜底抽薪。

【适用话题】

艺术品德 敬业精神 精益求精 道德修养

词语无罪,该思考的是价值观

【素材锐评】

该思考的是“小鲜肉”背后的价值观

“小鲜肉的流行是我们这个新的时代新的审美方式,背后还有社会发展这样的推动因素。”对于“小鲜肉”词义的演变,评论家、语文研究者叶开的看法是,“几乎任何一个时代,青春、细嫩、年少都会成为人们审美趣味的一个重要体现。不仅仅是今天才有,历史上也会有很多,而‘小鲜肉’这个词恰恰集中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个趣味,或者说一部分人的审美体现。”从刚流行时的光鲜亮丽,人人追而逐之,到现在在消费主义的漩涡中越陷越深,细想起来,“小鲜肉”这个词,某种程度上确实会带上猥琐、占有这样的潜意识。

“从社会层面来说,不管是娱乐圈还是泛娱乐圈,曾经的‘小鲜肉’,还是现在的‘小鲜肉’,他们在登上眼球舞台的时候,其实已经利用了词语本身所涵盖的审美,成为注意力经济的赢家,并且获得了这个资源带来的回报。但‘小鲜肉’终究是一种表层化的审美,也是当下娱乐至上风气的一种语言上的反应。”流行词往往借由名人之口、重大事件、某种现象滋生,之所以能够拥有一定的生命力,是因为传播者从中寻找到了更为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节省了表达时间,比如网友评论某个明星长相好、年轻、有吸引力、值得消费,需要用一长串形容词,而简简单单“小鲜肉”三个词,就包含很多。

流行词本身不具备褒贬倾向,这是因为它们具备多样化的解读价值,同样是“小鲜肉”“颜值”,在不喜欢的人看来,它们蕴藏了某种表达,是使用者格调低下、审美不高的表现。而在喜欢的人看来,则是对美的一种坦荡追求,无需遮遮掩掩。词语无罪,该思考的是词汇背后的价值观。喜不喜欢某个流行词,是一种价值观之争。

但存在即有价值,喜欢有“颜值”的“小鲜肉”的这部分观众的权利,难道就不需要保障吗?况且,喜欢“小鲜肉”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从商业伦理看,这恰恰是市场需求造就的。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小鲜肉”就不会诞生,也不会如此受欢迎。还有一点,在“小鲜肉”流行之前,娱乐圈同样不乏类似明星,只不过那时有别的称谓而已。

反感也好,喜欢也好,都有表达的权利,词语背后的价值观,也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但作为流行词,的确不能制止,也无法制止,任何的制止动作,都有可能反推这些词更具传播性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