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有秘诀吗?巴金曾经给过一个三字秘籍:“写,写,写。”假如有什么诀窍的话,写,是唯一一把钥匙。
所以,要我来谈写作的经验,真的很难。但是,诚如所有的工作一样,写作也还是有它自己的规律可循的,只是这个规律,不像数学定理那么简明,那么概要,那么直截了当,你很难用一个公式去套它,而只能在反复的练习中,自己去摸索,体会,提炼。不过,需要提醒一点的是,一旦写作成为一种“套路”的时候,它就不再是创作了,而是没有生气、没有趣味、没有灵魂的复制,这样的工作,电脑可以做得比我们更好。基于这个观点,我认为别人的写作经验可以借鉴,受到启发,而不宜模仿,不宜套作。
2、我迄今所写的百万余言中,大都是一些小事,这些小事,全部源于生活。曾经有人问我,那么琐碎的事情,你都是怎么发现的?又是怎么提炼出来的?是不是你的生活,比别人更丰富,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特别多?我在一家报社工作,每天坐办公室,很规律地重复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别人有着更多的内容,唯一不同的是,我时刻留意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并找到细节之后所隐含的深层含义。——文字,只是再现了这个过程。
生活中,最美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细节。譬如一个初次相见的陌生人,让你产生好感或反感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一个动作,也可能是一句话,甚至可能只是一个眼神。这些,都是细节。仅凭细节来判断一个人,难免有失偏颇,但是,没有一个细节是无缘无故的,若干个细节串联起来,就能够大致勾勒出一个人的基本形象。如果我们搜索一下自己的记忆,就会发现,无论是你挚爱的人,还是你憎恨的人,脑海里留存的,其实都是关于这个人的一个个细节碎片。可以说,生活就是由或大或小的细节组合而成的。很多人感觉到生活单调,没有东西可写,很大的原因是,没有留意生活的细节。
我的很多文章,就是这样由一个细节点,挖掘出来的。比如我们很多人都写过自己的母亲,母爱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主题。但是,很多人又会觉得,自己的母亲很普通,既没什么闪光点,也没有任何独特之处,怎么写呢?而最糟糕的是,大家会觉得,母亲这个主题早就被写烂了,实在没新东西好写了。我告诉你,虽然母爱是一样无私、一样伟大的,但你的母亲,一定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只是没有留心和体味到自己母亲的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罢了。
我写过十几篇关于母亲的文字,我是这样写母亲的:通过母亲袖子的味道这个细节,反映母亲的辛劳;通过母亲将为捐给灾区的衣服,缝好每一粒纽扣这个细节,反映母亲的大爱;通过饭桌上,母亲一次次放下饭碗,站起来为我们热饭菜、接电话、开门这个细节,反映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呵护……也许你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你发现了吗?
3、如果说细节是一个点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沿着这个点,去寻找下一个点,并将这些点串联起来,从而发现细节的方向。
一个细节,也许只是一个偶发事件,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可能只是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因此,这个细节有没有现实意义,就得看一看,它是不是共性的,有没有普遍性。
每次被一个细节触动后,我都会循着这个点,去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相同点。这是一个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联想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生活积淀来支撑,即生活的积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倡导既即要深入生活,又要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离开了生活之源,再好的灵感,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细节很容易流为琐碎的流水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细节缺少内涵,或没有被有效地挖掘出来,变成了一堆零散的部件。我们常说,一滴水中见太阳,问题是,天上得有太阳,这滴水得是在阳光之下,且是清澈的。细节有没有意义和力量,细节里有没有精神,需要我们去反复提炼,提升。
提炼的过程,隐现在一篇文章的每一处文字之中,它是内在的律动。
曾有初学写作者问我,为什么自己的议论总是生硬的,干巴巴的,没有力量,显得游离于文章之外?那多半是因为,为了议论而议论,为了说理而说理,而非本质的抽象和提升,是人为戴上去的高帽子。主题提炼,需要思想,属于文字之外的“功夫”。它需要我们写作者,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