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中高考资讯
380所高职院校竞相布局,最热专业因何而热?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0日
信息来源:中国高职发展智库
分享:

        放眼世界,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已经到来,而这次革命的主角是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装备制造产业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国已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消费国,作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机器人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与此同时,一个问题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不是技术短缺,而是应用人才严重缺失。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蔚然成风。对于这样一个发展才几年的新专业,高职院校的机器人专业该如何建设、发展,以更好地对接和服务产业?




        工业机器人“大热”,人才缺口达20万!

        国家统计局6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10057台套,实现了47%的高速增长,而这并不是一个单月现象——今年前五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0.4%。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也于不久前发布报告,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9万台套,同比增长31%,远高于14%的世界平均增速。从2010年到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了5倍多,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机器人正在由技术研发向技术应用的方向转变,并在未来10年,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热潮”与“预言”袭来,很多与机器人行业相关的企业,都有感知,而这背后,则是一个巨大而急切的人才缺口。

        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将近10万,而根据工信部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系统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等应用人才需求量将达到20万左右。


        院校纷纷布局,工业机器人专业遍地开花

        巨大的机器人人才缺口谁来弥补?如何弥补?很多高职院校已经纷纷布局。据统计,自2011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首开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后,各地高职院校紧随其后。截至2017年7月,全国有380所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据统计,全国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与湖南省,分别开设31所;其次是河南省,开设30所;第三是江苏省与湖北省,分别开设28所。

        目前,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刚刚起步。由此可见,构建合理有效、适应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就业领域广泛,专业发展需要脚踏实地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4年以来,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热情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可否认,开设此专业对解决目前人才稀缺,对迎接机器人应用高潮的到来具有人才战略储备意义。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也有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应该引起业界的关注和警惕。比如:新专业的开设有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是不是与学校发展定位相适应?学校有没有相应的软硬件配套设施设备?是否具备所开设这方面的师资?是否与相对应的企业有较好的合作关系?所以,笔者认为这门新专业的开设需审慎而行,多点理性决策、少些盲目跟风。


        1、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相当广泛,从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来看,汽车、电子工业仍是主要的应用领域,其中,焊接工业机器人占工业机器人的40%以上,搬运、装配等机器人的应用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年,在机床业的应用也出现突飞猛进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更加宽泛。

        由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不同,发展的侧重点也不同,工业机器人现实的具体应用也不一样:汽车产业发达地区,工业机器人焊接与喷涂应用较多;家电、电子业发达地区,机器人装配和搬运应用较多;日化和食品业发达地区,机器人将应用于分拣码垛包装较多。因此,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开设该专业的时候必须对本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市场调研,才能对专业的开设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找到专业的切入点,突破口。


        2、要与学校发展定位相适应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发展定位,对于一个新专业的建设,首先要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协同,要依托原有的相近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专业建设要么是学校原有专业的拓展,要么是学校原有专业的升级改造。

        作为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的工业机器人,是尖端机电一体化技术高度集成的体现。因此,开设本专业的前提是学校必须具备较强的机电一体化或电气自动化控制等专业作为基础和支撑。例如:如果学校原有电气控制或机电一体化专业,同时又有焊接类专业,开设机器人专业是比较理想和科学的,这样既可以实现师资和设备场地资源的共享,大大地缩短师资的培训转化所需要的时间,而且可以使学校的专业结构形成综合优势,更快更好地形成和发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品牌影响力。


        3、学校必须具备各种软件硬件条件

        师资、教材、实训场地、设备、教学模式、相对应的企业资源等也是开设一个新专业必备的条件。由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我国是一项刚刚兴起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方面的专业师资储备几乎为零,企业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很稀缺,学校如何培养和引进这方面的师资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本专业配套的培训教材几乎空白,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而且本专业的实训室的建设既无模式可参考,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达到这些条件仅仅依靠学校自身之力难以完成,必须充分借助企业资源进行专业的建设开发。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与机器人生产厂家、机器人应用集成商以及机器人应用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


        4、主管部门应发挥规划作用,避免重复建设

        作为职教的主管部门,应从严和慎重审核、审批各个学校本专业的开发建设。对下属学校要有总体的部署和规划:既要从整体布局上规划好专业分布和方向,也要控制好总的数量和规模,防止一哄而上、贪大求全,造成布局雷同,避免再一次出现“数控加工专业”热而导致的培养过剩、培养质量差、生源缺乏、设备资源浪费严重的结局。对不具备开设本专业条件的学校,不予审批,对软、硬条件具备的学校应该给予以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同时理顺协调好企业与学校关系,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专业开发与建设,真正实现校企“双赢”局面,助力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