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中高考备考
【高考作文】如何在考场上“超常”发挥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3日
信息来源:语文周报
分享:

  评价一篇考场作文,除了文章思维层面的要求,与作文水平高下相关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语言驾驭能力。作文语言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有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手法的运用等。从2016年考场优秀作文中,我们发现运用最为精彩而可资借鉴的特点,有如下三个方面:转化,类比,以简驭繁。


3.png


  下面摘选几段文字与同学们共赏。

  4.png

  1

  教育应是心灵的共舞,是灵魂的对话。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以人心呼唤人心,以人情体察人情,让成绩成为助力成长的加速器,而非扮演喜怒无常的恶人角色。关怀成绩背后的心情浮动、方法偏差、效率高低,勿唯以成绩论英雄。

  既不苛求成绩的完美,也不满足于分数的提高。教育不止这些,挥去“唯成绩”论的阴霾,看杏坛春暖,天心月圆。

  “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以人心呼唤人心”,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把爱的教育过程,准确、细致地表达出来了。用“阴霾”“月圆”等意象,传递出情感倾向,表面上虽然没有观点和评价,但观点已经在其中了。这是一种转化,把抽象空洞的说教,转化为新颖的意象,读者能从中悟出道理。

  4.png

  2

  顾城曾在《自叹》中写道:“我非稗草,常枯常荣;我非老庙,千古无情。”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有真。成绩的差异、出身的不同、职业的分别……这些都不应该是区分一个人品质优劣或成败得失的标准。也许你的一百分是天资聪颖,但你不知我的55分也是99%的汗水。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单纯用成绩断定学生的看法,早宜休矣!请深入背后看努力,不要留在表面观成绩。

  “成绩的差异、出身的不同、职业的分别”,带有排比性质的句子,有一个类化思维在里面,从成绩差异的原点,以“差异”为关键含义,类推为出身、职业的差异,而列出三种情况后,文字戛然而止,收放自如,因为三个已经代表了普遍意义,不需要再举出其他方面了。此外,前面的“每个人”,后面的“你”, 点面结合,切换不露痕迹,体现出文字驾驭的功底。

  

  4.png

  3

  岁月不淹,春秋代序,夫子辚辚的车声响彻了千年。面对众多门徒,圣人孔夫子也并非等量齐观。他因材施教之举,给予每片叶子所需养料。面对“孝”之疑,孔子三问三答。情者需勤,莽者需慎,懦者需勇。对待不同的人自当有不同的标准。若皆如丰子恺先生《教育》漫画中的一般用模板塑人,这个千人一面的社会是何其悲哀!

  短短一百多字,包含的信息是丰富的。有两个事例,一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一是丰子恺的漫画。作者在处理这两个材料上表现出了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首先是详略得当。孔子的事例详细一些,丰子恺的事例简单一些,因为孔子的事例是正面的,要说透,而丰子恺的漫画是反面的,点到为止。

  其次是取舍有序。在孔子因材施教事例中,舍弃了过程叙述,舍弃了原因,舍弃了背景,甚至连情景也不要了。“众多门徒”都有谁?“三问三答”,谁问的?问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统统舍弃了。只剩下结果,“情者需勤,莽者需慎,懦者需勇”。因为只有这个结果最能表现因材施教的观点。这就是以简驭繁的高妙之处!对丰子恺漫画的处理更是精练,只有一句话,前半句省掉了漫画的几乎所有的细节内容,只交代了模板塑人的内容,暗扣主题词“标准”,后半句是一句感叹,“千人一面”用词准确,一句点题,“何其悲哀”饱含情感而论点藏在其中。


2.png


  4.png

  4

  黑夜里多少游走的灵魂远离温暖的火焰,岁月里多少悲凉的叹息赋予生命厚重。渴求成功不是鞭笞的理由,教育弊病亦不是等同的借口。不曾少见虎爸狼妈的铁棍击打,不曾少见无良幼师的拳脚相加,不曾少见对差生的区别对待。我们的社会染上了“重感冒”,我们的教育也在铁棍和歧视的夹缝中难以求生。

  首句用诗一样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情境,这种情境暗合受到批评后孩子的心境,这种转化合情合理。关键是,文章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这种情境中,而是笔锋一转跳出了情境,回到了漫画描绘的现实,情景转化并不突兀。后面连用三个“不曾少见”,十分轻松自然地概括出家长、老师、同学对差生的态度。“重感冒”一词,有一种情境在,蜻蜓点水一般,引出思维的涟漪,灵活多变,富有活力。

  

  4.png

  5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这是杜甫伤春之作的佳句。然而我却想说,正如浓郁的春色不会因一朵娇花的凋零而暗淡,对广大汲取知识甘露的学子而言,与满分或及格的毫厘之差亦不应成为衡量其学习能力的准绳。失去一片分数的繁华,你依然有资格拥抱“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三月阳春。

  整段文字把漫画中孩子因为受到责罚产生的不良情绪转化为一句古诗,借诗句的情境,翻转思维,引出一种评价逻辑,进而论证自己的观点,可谓进出自如,驾驭有方。而下一段表现得更充分,把自己的观点和古诗的情境完全融为一体,达到了“挫万物以笔端”的境地:

  当分数的毫厘差距在眼前横亘成巨大的沟壑,我并不认同柳永那“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狂傲自负,毕竟有充斥着酸葡萄心理的嫌疑。我所敬重的是冷静温和的家长,他们懂得分数并不能划分开鸿儒与白丁的差距;我亦钦佩那坚忍超然的学子,他们可以冲破失落的云翳,以清越的语调高歌一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4.png

  6

  当然,文字的驾驭能力并不仅仅体现在遣词造句、玩味语言、引用古诗上,强大的逻辑性、严密的思辨性,也能体现高超的语言能力。

  深思当下,“虎妈”“狼爸”等盛行,他们一方面夺取本该属于孩子的欢乐,举起皮鞭,将尚在落泪的孩子赶向无穷的试题;另一方面又大肆宣扬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试图引发更多家长的共鸣。倘使所有的孩子都被以分数划分与对待,又会淹没多少天真与天赋?

  关联词的正确使用,是本段一大亮点。“一方面”“另一方面”,使整个段落整齐而严密,层次清晰。“倘使”,假设句的使用,从反面推论出一个悲剧性结论,从而论证出自己正面的观点,论证有力。反问句的运用,语言感情充沛,有一种雄辩的磅礴气势。这在考场作文中是很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