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新高考背景下,随着自招、领军博雅等特殊类型招生的盛行,清北再也不是平时努力学习就能考上的了!裸考上清北,难于上青天!
顶尖大学如何选苗?自己的孩子如何在新高考中脱颖而出?裸考的关键是选科!毕竟裸考的是大多数。
高考之战始于选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2017年、2018年的经验看,越是名校越是重视。”
新高考将采用“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加3门选考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科各150分。
学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分别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任意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
“自主选择任意3科”
“自主选择任意3科”
“自主选择任意3科”
序号 | 组合 | 可报专业比例 |
1 | 物理+化学+历史 | 99.9% |
2 | 物理+化学+地理 | 99.4% |
3 | 物理+生命科学+历史 | 99.3% |
4 | 物理+政治+历史 | 99.3% |
5 | 物理+历史+地理 | 99.3% |
6 | 物理+生命科学+政治 | 99.0% |
7 | 物理+生命科学+地理 | 99.0% |
8 | 物理+政治+地理 | 99.0% |
9 | 物理+化学+政治 | 98.9% |
10 | 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 97.4% |
11 | 化学+生命科学+历史 | 88.7% |
12 | 化学+政治+历史 | 88.6% |
13 | 化学+生命科学+政治 | 88.1% |
14 | 化学+政治+地理 | 88.1% |
15 | 化学+历史+地理 | 88.6% |
16 | 化学+生命科学+地理 | 87.4% |
17 | 生命科学+历史+地理 | 77.8% |
18 | 生命科学+政治+地理 | 76.1% |
19 | 生命科学+政治+历史 | 75.3% |
20 | 政治+历史+地理 | 52.9% |
据统计,浙江、上海实施新高考方案后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约50%的专业对报考考生的选考科目设置了限制。
其中物理可覆盖专业范围最广,占比94.3%;政治最低,占比54.4%。也就是说,选科还会影响到大学选专业。很多知名大学,不少专业都对选考科目有明确规定。如报读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系,必须选考物理或历史其中一门。
对于今年9月入学的新高一学生,面对三年后的新高考,需要从高一开始就要进入备考状态,准确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准专业定位,明确树立目标,把人生选择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让学生一上高中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
首先,以上海为例(6选3),2017新高考一共有20种组合,如下图:
上图是六门科目选课的概念图,一共有20种组合,在上图中,我们将传统的三门理科标记为蓝色,传统的文科标记为红色。
每一个选课结果都能形成一个三角形,通过三角形里红蓝颜色的对比,能看出你的选课是偏文还是偏理,比如:
一般是三理纯理,三文纯文,两文一理偏文,两理一文偏理,不过,这里有两个特殊情况:
我们看到,当出现历史+化学+生物以及物理+政治+地理时,明明是二理一文,颜色却是红色多,明明是二文一理,颜色却是蓝色多。因为物理和历史分别是理科和文科里的强科,所以搭配其他两门普科时,仍然表现出强烈的理科性和文科性。以物理+政治+地理为例子,虽然是两文一理,但是由于物理一门,这个组合的学生就能满足99%的高校专业要求。
这20种组合各位学生的选择因人而异,但是有几个组合不太推荐,下面几点仅供参考。
历史+政治+地理
不推荐理由: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传统的三门文科,纯文科组合。这个组合的最大缺点就是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注意”
6选3之后,许多学校的专业对于学生的选课有一定要求,有3门要求(三选一),2门要求(二选一)和1门要求(规定必考)三种,其中1门要求最为严格,因为他规定的这门你必须学,必须考,否则就不能进这个专业。
+3科目对专业选择范围的影响,一起来看看:
大家注意,以上海为例,目前的高考要求里,选择纯文三门的可报专业比例竟然只有52.9%,也就是说只有一半专业可以报,是所有20种组合里最低的。
因为不少高校专业和学院的要求是必须要搭一门理科,所以一门理科都不搭的纯文科组合在专业上就受到很大限制。
物理+化学+历史
不推荐理由:竞争太激烈
物理+化学+历史是一种偏理科的选择,也是所有20种选择里个人认为难度最大的一种组合,无论对于名校生还是对于一般生而言,选这套组合都极有可能因为碰到太多强手而造成翻船翻车的情况(比如说物理一半学生是市重点一半是区重点,普高,那么就一定有不少市重点的好学生吃B,吃C)。
以上海老高考为例,这6门难度系数差不多的,其中选考人数最多的是物理、化学和历史三门,物理,化学因为有中考基础是一致贯通的,而历史比之政治更方便记忆和发挥。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中这三门课的师资力量都是比较强的,特别是四校,八校之类的名校。
由于+3考试是火星撞地球一般的直接比拼,换言之,在这三个科目上也是最容易遇到强手的,那么同时报考这三个科目,就算是再强的学生,要全拿A,甚至拿2A1B,都有点没底。
地理+生物+政治
不推荐理由:大学难以衔接
这个组合就是把上面那组反过来,属于两文一理。
这个组合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和大学课程很难衔接上,除了一些生物相关类专业外,大学许多理工科专业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文科类专业都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所谓“文史哲不分家”。
此外,由于这三门课比较冷门,好老师几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里,因此特别容易撞上名校生,进而形成激烈的竞争。
调查统计显示,相比于初中的学习生活,高一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压力大,在高一就产生两级分化。现实经验也告诉我们,做好中考后初高中之间的衔接也是十分重要的。2018年开始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高一学习任务比原来更多、要求更高,初高中衔接学习显得更加重要。
因此学习哥给出以下建议:
1.调整心态,端正认识,学逸结合,特色发展,学会生活。
有些同学会想着在中考之前自己已经很努力很拼命地在学习了,所以中考之后自己要尽情地玩。也有一些同学觉得自己之前应对各种考试和学习任务都很轻松,所以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也是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有能力应对。这样的心态可以理解,但不能两个多月都轻松玩过去,如果掉以轻心,高一会倍受打击——毕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高一生应该充分认识到高中学习的高标准高要求,调整松懈心理,作好高一就吃苦打硬仗的心理准备,可以对自己的高中生活学习做出一定的计划,安排好高中的衔接学习计划,同时还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质,发展自己的特长,另外,应该学习和锻炼自己生活方面的能力,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
2.了解高中各学科从知识、方法、能力到学习方法的特点,作好改进学习方法的准备。
高中的学习内容和知识跟初中的是很不一样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重知识技能到重思想方法,从重记忆模仿到重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初中学习方式以记忆与模仿为主,而高中则是以理解与应用为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要求高,需要培养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创新能力,重在基本概念、原理的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加以应用。
比如数学,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树立“五大数学思想”,掌握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这些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初中与高中教、学、考的不同,有一个通俗形象的比喻——“初中:上课教蒸馒头,作业练蒸馒头,考试蒸大小不一的馒头”,“高中:上课教做火锅底料,作业练涮羊肉,考试要求做个川菜”。
3.了解高中各学科老师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高中的学习。
不仅在知识点上初高中有所差别,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
1.高中的老师不会像初中的老师一样基本是“手把手”地详细讲解各个知识点,也不会有那么多直观的演示,一节课往往会有多个知识点,老师重在讲知识概念的内涵与知识的联系,重在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重在对规律、问题的分析与探究,重在知识的理解运用,这些都不同于初中重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
2.相比于初中的学习,高中的教学进度很快,对学过的知识点也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去巩固,课堂上新知识的例题练习也不多,不会像初中那样列出各类题目反复讲练,初中那种套用题型与模式就能学好在高中是无效的。
3.高一生应该了解高中老师教学方式的诸多变化,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更多的是加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
4.结合自身实际有计划扎实搞好主干学科初高中衔接学习。
因为初高中的学习内容和模式差别较大,很多新高一生也表示学习上转变不过来方式,压力也会变得很大。那初高中之间的衔接内容有什么呢?具体如下:
一是与高中相关联的初中内容向高中提升;
二是高一上学期前段内容的学习了解;
三是各学科思想方法的学习了解;
四是高中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教学要求的了解和适应。
5.走出初高中衔接学习的误区。
对于初高中的衔接,很多学生都认为是提前学高一的课程,而且所有的辅导班也是铺天盖地的直接讲高一课程,家长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到了高中跟不上学校的节奏,对于这种提前上高一课程的辅导班趋之若鹜。
事实上,初高中的衔接有专门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初高中都有涉及,但并没有衔接到一起,打个比方,初高中相当于站在河两岸的两个人,要想顺利见面,需要建一座桥,这座桥就是初高中衔接课程,而现实中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以及各类辅导班都是直接让你跳到对岸。
所以,初高中的衔接如果只是盲目地提前学高一课程,很多学生开学初期自我感觉良好,等到了课程内容超出学习范围时,就开始找不到感觉,而高中课程节奏快,稍有不慎就掉队,导致的结果就是“期中之前吃老本,期中过后走下坡”,一旦掉队,要想再追上来就需要加倍付出了。
做好初高中衔接,应该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初中内容,补充衔接课程,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高一上期的学习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争取带着疑问入校,激发入校后的求知欲,做好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到了高一开学,才能够全面、快速地进入高中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