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中高考政策
这些省新高一将参加新高考! 最难的选课走班和等级赋分, 一文秒懂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0日
信息来源:初中生学习
分享:

注意:新高考实施时间是指高考的时间

高考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各省份已经公布的政策基本大同小异。这里只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下面的相关阅读中有详细介绍。

——文理不分科:数学取消文数和理数;理、化、生、政、史、地(浙江还有通用技术)任选三门参加高考。部分地区对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

——英语听力(部分地区有口语)和笔试分开,部分地区一年两考,取最佳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中心副主任高升曾专门撰文分析新高考给中学带来的三大变化,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走班教学模式”将取代“固定班级授课模式”

他分析,“按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除语数外这三门必考科目外,学生可自主选考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其他课程。在这种政策背景下,中学的教学组织、学生学习状态乃至校园文化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高升表示,新一轮高考改革之后,在新的走班模式下,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有固定的教室,变成了“老师不动学生动”——老师在固定的教室授课,学生则奔走于不同的教室去听课。

“班级”“同学”“班主任”等这些我们无比熟悉的概念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很大程度上会淡化甚至不存在了,因为学生是流动、不固定的。

新高考的“6选3”带来了20种课程选择“套餐”,固定课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课程表和走班制。

原来寒暑假两次排课程表,现在每年4月和10月学考选考结束后,同样需要再排一次课程表。

特别是到了高三,语数外老师还要上课,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老师可能不用上课了,课程表也要重新排。

“走班制”具体到学校工作中,第一步是统计学生选考科目情况,第二步就要根据选考科目情况给学生排课。新高考下,学生有20/35种选考科目组合,学校如何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以及场地资源,为这几十种选课组合安排最优的课程表,是一件靠人工排课难以解决的难题。一个不妥的时间、地点安排,就可能让师生产生不便,影响正常教学。

1. 开课分班难:受学校教室资源和师资力量的限制,无法开设20种或35种组合,因此如何满足更多学生的选择成为学校的一大难题。

2. 学生选课难:曾经的文理科2选1,变成了20选1或35选1,选择越多越容易迷茫,教师指导选课的工作也就更难开展。

3. 分层教学难:走班需要满足的组合数已经超出了学校的承受力,那又将如何满足分层教学,难上加难。

4. 教学管理难:走班后,学生的考勤、教学评价、学生上课、教室分布等问题,对比行政管理的难度,也将升级。

在了解新高考过程中,还有一个概念是必须搞明白的,那就是“等级赋分”

举个例子:

假设在新高考中,小刚和小丽高考都选考了物理和化学,而且在高考中两个人的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化学的成绩之和相同;

小丽另外选考了生物,成绩是90分,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进入了北京大学;但小刚另外选考的地理只考了65分,最终只能进入一个独立学院。

如果按照这种传统的记分方式,可以看到,因为选考科目不同,二人的命运走向完全不同。

然而事实却是,在这次高考中,生物试卷的难度很小,小丽考的90分只排在全省50%的名次,而地理试卷的难度很大,小刚考的65分却能排在全省前10%的名次。

因此,在新高考下,不同的人选考科目不同了,倘若只是按照各自选考科目的原始分数进行加和而得出高考分数,选考科目容易就能取得高分,选难了就得不了高分,显然是十分不公平的。

受考试难度和科目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分数已经是不同质的了,不能进行简单的加和操作,只有转换为同质性的标准分数,才能进行科学的比较与求和。

从前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只有通过排名的方式,才能比单纯的分数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真实的水平。而通过各科的排名,我们就能在各科目之间进行分数的比较,这便符合了统计学原理。

而且,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它的目的是在一群水平不同的人中间选出优秀的人才,单纯的分数对高考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等级排名也更加符合高考的初衷。

等级赋分就是按照所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按照百分制去排位次,前3%就代表只被3%的考生超过,即全体考生的前3%;50%就代表被一半的人超过,以此类推。

只有百分等级也不行,因为最后成绩出来了,告诉你物理成绩是5%,很奇怪,统计成绩和录取等也会不方便。

所以,还要将百分等级再转化为分数。此时的分数就与最开始的卷面分数完全不同了,因为已经通过排名给标准化了,各个科目之间也可以直接比较与加和了。

可以参考一下2017年浙江省等级性考试成绩赋分表:

等级性科目的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是:

① 考生参加考试,获得卷面成绩;

② 根据卷面成绩,得出在全省内这一学科的排名;

③ 由赋分规则找出赋分;

④ 等级赋分后的分数,作为最终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也许有人还不是很懂,再举一个案例:

小明,物理试卷考了80分,但是这次试卷很难,全省物理排名5%,那么根据赋分规则,5%的赋分应该是94,所以最后计入高考的分数是94.

小明化学考了93分,这次试卷很比较简单,全省化学排名11%,根据赋分规则,小明最后计入高考的分数应该是88分。

所以赋分以后的成绩可能与原始卷成绩不一致,有可能低于卷面成绩,也有可能高于卷面成绩,最后的分数取决于成绩的排名等级,也就更加符合高考定义和初衷。

首先充分理解高考改革的意义

接下来就是,合理规划高中学习

要“敢想”

敢于梦想自己的大学目标

很多同学在高中阶段存在不敢想,把梦想扼杀在摇篮里,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自暴自弃,从内心就否认了自己。

其实,无论在哪个阶段一定要“敢想”,要有为目标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要“会想”

“会想”是指想的合理,有实现的可能,有使用的价值。梦想应该基于现实,科学、合理,还得适合自己。

如何做到“会想”?——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的内容:

自我认识的方法:

要有“目标”

了解高考政策、高校情况、专业情况,结合自己的特点和梦想确定自己的目标高校。

要“会做”

高考途径有几种,并非最近的或大家都走的是适合你的,要科学分析自己的特点,朝着目标,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算“会做”!

1.确定途径

高考途径:

2.把目标分成若干小目标

制定小目标实现计划

如:高中学习计划

如:SMART原则

3.监督、检查、调整

定期监督、检查自己的小目标实现情况,是否和预定的一致,如果发生偏差或未达到目标应立即调整。

4.确定“动力源”

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免不了会因各种自身或外界的影响导致内心发生矛盾或者泄气,为避免梦想的破灭,一定要找到若干个“动力源”,以帮助自己调整心态,克服困难,勇往前进。

总结

应对“新高考”的8个字:早定目标,敢想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