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中高考政策
定了!未来大学需要这样的人才,家长们快看过来!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4日
信息来源:百年英才高考志愿管家
分享:

6月11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教协同合作,科技部、教育部召开了科教协同工作会议暨高校校长座谈会。目的是建立科教协同工作机制,研究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加强新时代科教协同融合。

英才君梳理了部分大会内容,其中明确了未来高校招生及培养的方向,现分享给大家。

01科教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代表双方签署《科技部教育部科教协同工作协议(2018—2022年)》,协议指出:

■ 双方将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设立科教协同领导小组,加强政策措施协调,建立高校校长座谈机制,建立完善重大政策落实机制,齐心协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共同推动督促中央科技创新重大改革政策措施在高校落地落实。

■ 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 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扩大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重视发挥高校智库的咨询作用。

陈宝生部长指出,新时代科教协同的重要意义是,在制度设计、改革举措、资源配置、政策供给等方面做好协同配合,修建通畅的“绿色通道”,使高校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技术开发、人才集聚、国际合作的综合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准确把握科技与教育的关系。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是第一道工序,科学实践是第二道工序,要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变革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人才。

02高招偏好:创新型人才更易通过自主招生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倾向于创新型人才的招生和培养。尤其是被大家所熟知的自主招生,更是设置了明确的门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90所自主招生院校中,就有62所高校认可科技创新类奖项,它是仅次于五大学科竞赛的奖项。科技创新类奖项可分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中小学生电脑制作、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国际科学与工程、国际环境科研项目6类。

2017年自主招生考试中,山东考生孙洪涛报考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哈工大破格降低60分录取了他。

对此,学校给出的解释是:折纸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复杂的数学和空间结构原理,需要在逻辑思维、几何、数学等方面有比较多的研究,而孙洪涛在这方面钻研比较深,整体表现很好,这与他报考的机械专业有内在的契合,都是通过对结构的巧妙利用来达到最优的目的。

这样的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可能会有更好的创造力。现在社会评价人才的标准也是多元化的,高校自主招生给这样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机会。

03家校联动:创新教育要从四个方面做起

很多家长可能会想,我也给孩子报班学无人机、学小发明、学编程了,难道这不是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吗?

培养学生的“超越”意识

李培根认为,培养学生的超越意识,首先是培养学生超越现实的需求。学校和家庭有责任,在孩子的学生时代,培养他们的“超越”意识,不能陷入实用主义,工具主义。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创新跟自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由可以从两方面看:首先是目的,这个人对便利的追求,实际上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另外一方面,从过程、氛围看,搞创新活动,没有过程、氛围的自由,创新能力的培养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李培根认为,大学生在创新活动过程中,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个过程自由、氛围自由。没有这种自由,思想不可能活跃,只有这个思想活跃创新才容易迸发。只有这种自由的氛围,学生才不会盲从权威。

用善意关注社会问题

李培根说:创新的内心世界,是需要情怀的,这个情怀首先是善,善非常重要的。

他还举了比尔盖茨的例子:微软有一个创新杯, 2012年乌克兰一个学生团队在微软创新杯获得世界冠军,他们做了手套,里面有一些传感器、陀螺仪等等。它目的就是让聋哑人跟我们正常人交流。

李培根认为,我们的大学生们对社会的关注问题还是少了一些。

要具有批判性精神

“在创新教育中间,我们还需要一个很关键的东西,那就是批判性思维,”李培根说。“我认为这是中国学生非常欠缺的,批判性思维它是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一门艺术,当然实际上我觉得也是一种情怀,这个情怀就是培养学生的素养,我们教育要有好的手段,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好的。”

总之,创新是要植根于人的存在意义。在创新的同时还需要文化上的升华,这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更长远的事,有待于我们政府、学界、社会、家庭的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