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男生小海今年参加高考,从6月8日考完后就开始嗨起来。当天晚上同学聚会啤酒喝了一箱,疯到次日凌晨才回家,又接着玩游戏。打了几个小时后,又约朋友踢球、玩桌游、又喝酒……疯玩3天3夜,终于昏倒送医。高考结束,考生中往往出现“井喷式”放纵行为,令许多家长焦虑不安:担心孩子伤害身体、沉迷网吧、染上“恶习”……武汉市某医院心理科主任赵医生提醒,高考过后调整孩子放纵心理,家长要参与。
有资料表明,从高考结束到放榜前,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丝毫不比高考前和高考期间少。高考之后的两周,被认为是心理问题高发期。考生在经历几个月紧张迎考之后,各种心理需求在高考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井喷”现象,加上不少家长不像高考前那么关注孩子的心理,考生很容易因为“后高考心理”问题,出现有害身体或心理的行为。
▲2018年6月9日,考生们在考试结束后将书本抛向空中释放压力。
按理说,高考后的考生如释重负,心理应该平静和坦然,不会出现所谓的“后高考心理”问题。可是,高考考生在高考前卯足了所有的精气神复习迎考,高考一旦结束,之前的学习计划、精神压力、思想负担等,都会随着高考成绩放榜前较长一段时间的等待,使他们对许多的经历及其未知因素,在心理上反应出并不自然的状态来。
“后高考心理”是考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就个别考生而言,又有一定差别。有的考生坐立不安,对考试成绩没有把握,吃不香、睡不好,寝食难安;有的考生自信放松,认为自己考得非常好,马上就要进入大学了,于是忙着收拾和整理读过的书、资料,甚至出现“撕书”“毁坏公物”的现象;有的考生提前放弃,认为自己没有发挥好,肯定考不上理想的学校,于是自暴自弃,或把自己关在家里;有的考生则过分放纵,在高考后做自己想做的事,如外出旅行、整天上网,做一整天体育运动等;有的考生过分愧疚,觉得自己没考好,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对不起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心理负担非常大。
“后高考心理”是常态,却不是病态。对“后高考心理”,考生应多些理性,从容面对,从行驶中的火车不会紧急刹车受到启发。由于火车自身质量较大,行驶速度很快,因此,行驶中的火车接近目的地必须刹车,需要提前均匀减速,慢慢停下。
考生的“后高考心理”,并不可能通过高考前减速方式解决。但只要意识到这种心理是一种常态,就不会惧怕它,而可以正视它,以便科学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把注意力转移到为父母分忧或处理亟待处理的事务上来,不使“后高考心理”影响自己和一家人的身心健康或情绪。
对“后高考心理”,家长的态度和做法很关键。“后高考心理”不全是消极的,有的考生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斗争可能风起云涌。高考后,家长不应对考生完全放手,立即转变工作方向和对考生进行习惯性关心,而应学会与孩子们再“慢跑”一段路。
比如,可通过了解考生的心理和考试情况,观看考生的生活起居状态,有针对性地处理考生的心理问题。做饭时,家长可以通过色香味,调动考生的食欲;交谈时,可以讲一些与高考无关的话题,转移考生的注意力;作息时间也要讲规律,强调自我约束,防止无规律生活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