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中状元心得
高考有毒:高分“准状元”中毒二十年的自我救赎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1日
信息来源:赵刚Andrew
分享:

高考是中国高等教育准入的良药!但“是药三分毒”,给很多考生留下了思维禁锢的后遗症。精神的自由还需要自我修炼、自我认知的解药。

001 雨季的高考:语文跑题了,数学也……

1993年的高考安排在7月7日、8日和9日。正赶上北京的雨季,记得那前后很多年,高考时总会下雨,考场玻璃窗总要被雨滴敲打一阵。

在最闷热的季节下雨,体感并不凉爽,反而蒸腾起水雾,附着在额头和手心,课桌上还要准备块小毛巾,拭去湿滑、腻烦的水珠。

大考并不顺利。语文的作文部分感觉跑题了,数学最后一道题糊弄着列了几个公式——没做出来。仿佛5局赛制的比赛(1993年的北京市高考第一次实行3+2,语文、数学、外语必考,作为文科生,其它两门我选的是政治和历史),竟已经丢了两局似的!

002 听老师的,没错!

幸好是“田忌赛马”的模式,不擅长的数学、不稳定的语文出些状况是正常的。

每年,中国千万数量级的备考群体,浸泡在堆积如山的练习、模拟考试中,经历若干次当头棒喝后,不少人竟也能处变不惊。

文科班为数不多的几个男生,中午总爱聚在一起吃家里带的饭,相互夹着他山之“食”,调侃着味如嚼蜡的生活。这些同学忽然又了一个新发现,“老赵,怎么就没见到你累呀!呦,你丫眼睛怎么这么亮啊?”

难道我的高考修行真要“成仙”了?听老师的,没错!

老师辛辛苦苦圈定高考知识点,又大剂量使用“题海战术”。而考生比拼的,只是“复印”、“扫描”的输出准确率,以及低烈度的应变水平。

003 “状元”级别的高考成绩

“开局不利”也有应对预案。我在最强项英语上实现绝地反击,把握性比较大的历史和政治也达到了心理预期。

高考最终的成绩出奇地好:进入北京市文科前30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004 “准状元”中毒了?!

上了大学,我渐渐觉得不大对劲。

记得当时在大学宿舍里与天南海北的同学聊天时,他们说的很多话题我都闻所未闻,他们很多观点我都目瞪口呆,这些都是课本上从未出现的,老师也从未讲过的。

我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没文化的考试机器而已。

在有限的选项中做出选择,看似只是做了单选题、多选题,而潜移默化中,把我的思维固定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但生活中哪里有那么多现成的答案可选呢?

005 二十年救赎:读书的病还要读书来治

大学毕业、上班那年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拿到工资条时,极度失望,开始怀疑人生!

第二件是,被工资条搞得心灰意冷的我,在公司旁边的林荫道上无目的地踱步,无意中走进一个图书馆,然后做出了一个比日后留学更正确的举动——办了一张借书证。

读了这么多年书成了书呆子,如今从书呆子变回正常人还得靠读书。

虽然开始时,也还是不知道看什么好,但毕竟没有考试的压力,心态很放松,“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渐渐地喜欢上了历史、哲学、社会学的书。

亡羊补牢,一晃也补了二十多年。这中间,在英国留学、工作,那里的读书做派更强化了我的自救:有一种气质叫理性,有一种文化叫安静,有一种形式叫读书,而三位一体的便是英国人。

曾经最怕古文的我,如今竟然可以通篇阅读《三国志》,对我感兴趣的人物还能有意识地追加阅读,并在自媒体发表历史评论文章,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竟还获得了奖项,这在我的学生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我曾是应试教育体制生产出来的“好学生”,付出了比学生时代更长的时间解毒、康复。

高考是中国高等教育准入的良药!但“是药三分毒”,留下了思维禁锢的后遗症。精神的自由还需要自我修炼、自我认知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