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定位与专业选择是大家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都会面对的问题,然而尽管反复强调,每年仍有考生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
原因种种,或是因为粗心,或是因为不够重视随意填报,但更多情况下,是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事先了解不够全面而误选了专业!
那么专业选择有哪些雷区呢?
赶紧来了解一下,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根据热门程度选择
不少家长认为“学校要考重点,专业要挑热门”,认为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然后一窝蜂地报考。
专业的选择人数、就业率和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热门程度,但当该专业人才不再短缺的时候,热度就会逐渐下降。
仅仅根据专业的冷热度来选择其实不够理性的,学生必须先进行自身评估和市场分析。
建议家长和考生客观对待热门和冷门专业,并且科学、理性地选择,盲目跟风对考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混淆专业名称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似是而非”的专业,名称相似却有很大的差异。
另外也有些专业容易被误读,比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有的同学认为与计算机密切相关,但其实是数学类专业。
所以选专业时务必要仔细,深入了解哦!
只考虑就业率高的专业
不可否认的是,大学专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将来的就业问题,所以专业的就业率成为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甚至把就业率作为唯一挑选标准。
其实就业率的数字不能完全代表参加工作的实际情况,毕业生除了工作之外,还包括考研、出国留学或者自主创业等多种出路。
就业率的情况会随社会发展变化,所以大家不要只盯着专业的就业率,还要关注就业质量和社会需求。
忽视高校招生章程
有很多家长搜罗了网上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却偏偏疏忽了仔细阅读高校官方发布的招生章程这个环节。
建议家长和考生在阅读高校的招生章程时,除了查看学校的办学类型、收费标准之外,还要仔细阅读该校的录取规则。
录取规则包含调档比例、退档情况、加分政策、单科成绩要求、专业级差、身体受限、外语语种、专业报考等具体要求,每一项都会对考生的录取与否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千万不要疏忽哦~
父母决定,考生不参与
每年志愿填报的咨询现场都会看到家长们的忙碌身影,由于孩子还没有社会经验,对行业的领域发展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家长参与填报志愿是很普遍的,但过度的干涉其实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
比如孩子对计算机专业特别感兴趣,但家长强烈要求孩子学医,这可能就误导了孩子将来的职业发展。
建议家长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辅助孩子去了解高校、专业情况,录取规则和行业领域,然后根据孩子的性格和爱好,给孩子指引一个初步的方向,但决定权还是要交还给孩子。
高考录取排序中虽然有一分一档的事实,但是从各院校的录取情况来看,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与各专业分数线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而且选专业是为了将来的就业,影响一辈子的职业道路,所以一定要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喜欢这个专业,而不是被动地去迎合历年分数线.
另外还要看一下专业的硕士、博士点设置情况,专业对考生的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