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作文指导语文经验之谈
盘点微写作的四种主要形式
2018年03月20日
浏览次数:12
分享:

   微写作”的主要形式有“圈点批注”式、“微博发表”式、“文中选文”式、“拓展延伸”式。“微写作”的积累可激起学生作文的头脑风暴。

  “圈点批注”式“微写作” “圈点批注” 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微写作”,很类似现在人在博客中发评论,在博客里,评论与微博同步,发一条评论就是一条简单的微博。这种发评式的“微写作”,有很强的即兴性,它是阅读者思想火花的灵光一闪,如果能长期坚持,积累下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也就逐渐丰富,有了深度。真正的阅读,阅读者势必会关心一些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他们借助批注,把自己的心灵波动,心电图似的描摹出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也是一种写作积累的过程,这种情感的积累是作文中抒发真情的源泉,有了这些真情积累,才能避免写作中的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这种“微写作”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练笔和积累,最重要的是它能给心灵注入灵性,让阅读和写作者对事物、世界和文字保持一颗敏感的心灵,让作文有了源头活水。

  比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咏荆轲》时,老师让学生依据课文《荆轲刺秦王》圈点批注诗作《咏荆轲》。有同学批“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二句就是一篇精彩小议论文:“惜”字知陶渊明眼见心冷,《战国策》用秦武阳殿前色变振恐,秦王惊慌还柱,极言荆轲之勇猛,又于文末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为说辞,为荆轲刺秦王失败开脱,而陶渊明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原来英雄荆轲“剑术疏”。不然,荆轲手持药淬之利匕首,追杀朝服盛装的秦王,且秦王已经惊慌失态“绝袖”“还柱而走”,荆轲竟然不能擒而杀之,最后引匕首提秦王也未能击中秦王却中了柱子,可以确知荆轲剑术真是疏浅。由此可以推测,先前荆轲为何要久待“远居之人”的深意了,可见荆轲是有自知之明的,可以设想,假如荆轲此次协同一精通剑术的武士前往咸阳,那么历史又将如何改写呢?又哪来“奇功遂不成”的遗憾!

  “微博发表”式“微写作”“微写作”还可以用在比较长的记叙文阅读中。在比较长的课文中运用“微写作”的方法,不但有助于弄通记叙的要素,梳理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还有助于注意练习学生的简要叙述和概括事件的能力。比如,在教授《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时,因为文章很长,且有很多时间性词语,并且有的时间还精确到了秒,非常详细地记下了登月的全过程,为了让学生了解登月的过程,并体会这种写法的作用,老师做了一个假设,让学生写太空微博,“假如你是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请你用微博把登月过程中的所做所见所感快快告诉地球上焦急等待登月好消息的人们吧!”老师给出示例:“1967年7月16日,我们吃完早饭,三人健步来到发射塔架下,马上就要发射了,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发射13小时30分后,我们就要平静地进入梦乡了,我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成功登月,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然后依次给出学生写微博的时间:“1969年7月19日晚上8点33分......1969年7月19日晚上9点32分.....1969年7月20日早上7点32分......1969年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1969年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1969年7月21日凌晨5点56分20秒……1969年7月21日上午6点35分……1969年7月25日凌晨1点35分8秒……”样时间性很强的写作,不但让学生扎实地走进文本,理清了登月的过程,避免了枯燥的段落划分和分析,而且还让学生真正体验了怎样把一件事情叙述得完整生动,从而理解”月亮上的足迹“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