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更能拿高分的一项: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干货照样很多,虽然文章长,但确实值得你仔仔细细的看下去。
发展等级
(一)深刻
高考作文是一种即时作文,留给考生审题、立意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如能写出深刻而又有内涵的文章,肯定能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考试说明》对“深刻”的具体要求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考生对事物的现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是指考生在写作时,要思考并辨析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理清其逻辑关系,从而挖掘出事物的深层意蕴,进而写出蕴藉隽永的佳作。“观点具有启发性”主要指文章或观点具有思辨性,或新颖独到,或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
1.要有本质意识
一个写作者,如果能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进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
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善于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本质,在自然的存在中找到必然的联系;②要善于探究并揭示现象的共同特征,文中所用的材料既要体现其真实性和代表性,又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这样才有说服力;③要善于探究并揭示现象的特殊意义,有的现象蕴含着异乎寻常的道理,特殊之中有着必然,揭示了这种反常的现象与必然之间的联系,也就揭示了现象背后蕴含的本质。
如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莫隐逸,勇担当》片段: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恬然归隐的思想贯穿始终。沉醉于湖光山色,笑看世人争名夺利,得品质高洁之名,却缺少了心怀天下的担当。“式微,式微,胡不归?”历代文人骚客在官场受挫时就会轻摇小舟,自隐于湖光山色之中。皓月当空,青松如盖,他们在繁花丛中流连忘返,在朗月清风中吟诗作对。“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他们在自然之中陶冶情操,逍遥自在。
然而,剖析他们的心路历程便不难发现,“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气节背后,是怀才不遇的悲伤。他们不能在政治上一展才略,便躲进自然天地间自娱自乐,他们有着博览文史的学识与才情,有着超乎常人的天下意识与感悟,却因一时的怀才不遇便忘却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将才华埋进一座座孤山。
历代隐逸之风,与其说是安贫乐道的高风亮节,不如说是消极避世的狡黠与懦弱。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都不是逃避的理由,“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是人生常态,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以担当的精神挽狂澜于既倒。
点评
上面片段列举古代隐者的“出世”行为,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归隐的实质“与其说是安贫乐道的高风亮节,不如说是消极避世的狡黠与懦弱”,这样的立意探究揭示了现象的共同特征,具有本质意识,因而提出的观点颇具深刻性。
2.要有探因意识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条件。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产生,也都会带来一定的结果。写作时我们不妨尝试着进行因果分析。在探究和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时,不能停留在一因一果的层面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比如分析一果多因(注意抓内因、抓主要原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互为因果等,对多重原因的事物要一层一层地探究下去。
如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小鱼不知“水到底是什么东西”是问题吗?》片段:鱼是不会说话的,当然不可能“忍不住”发问。但既然有人编了这个故事——且不论这故事编得是否符合逻辑,我们就顺杆儿爬一爬。
小鱼为什么不知道“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主要是因为小鱼太小。这“小”指的是年龄上的“小”,而不是个头儿上的“小”。年龄小到什么程度?我推测最多是上幼儿园大班的年龄。这个年龄的孩子,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知道月相变化的原因吗?知道大气中的PM2.5含有什么有毒、有害物质吗?知道“二奶”“小三”是何方神圣吗?他们不知道。但是,他们不知道是正常的。如果有一天他们突然问:“月亮上到底有什么东西?”那好,悉心培养,没准儿将来就是“霍金第二”。如果他们问:“‘二奶’是妈妈的什么人?”家长该怎么回答?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自有其规律;孩子的成长,也应该顺其自然。成年人需要做的,一是尽量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把孩子当成孩子,别让孩子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怎么像个孩子了。
点评
作者抓住小鱼不知“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发问,并分析小鱼不懂“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的原因是年龄小,指出“小鱼不懂水是什么”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让小鱼由“不懂”到“懂”。这样,由果探因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使观点深刻独到。
3.要有哲理意识
许多自然现象、生活现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东西,无论成功、失败,欢喜、悲伤,光荣、屈辱,每一种生活体验都值得我们珍视。只要深入感悟寻常的自然景物、生活小事,就能品味出深刻的哲理。一些观点和某些哲理是相关的,在写作时如能品味出某种哲理,文章的立意就会深刻得多。
如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水中窥人》片段:柔软的雨水可以滴穿坚硬的大理石。何也?所谓“滴水穿石”是也。其实,人生也是这样的,认准一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也。还记得漫画《没有水》吧。那个挖井人,之所以没有找到水源,是因为他挖几下,就认定没有水放弃了,然后换一个地方再挖再放弃,结果功亏一篑。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马克思、恩格斯等没有一个不是坚守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
记住吧,洪水可以从涓涓的细流中产生。
人生如水,水如人生。
点评
在立意上,作者将“水”的自然属性上升到哲理层面,从而揭示水的象征意义,使文章的立意跳出了就“水”写“水”的浅薄。这样,深入感悟寻常的自然现象,从而品味出特有的哲理,使得立意非常深刻。
4.要有现实意识
在高考作文中,要使文章深刻就应该尽量避开个人得失,要有现实意识。现实意识指关注社会发展主流,关注社会兴衰和民生生活,关注民族、国家、人类的共同利益,表现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意识或感受。当考生把作文命题放到阅读人生、社会的大背景下思考时,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性的东西,才能在常人的观点或说法上再进一个层次,才能确立别人没有发现的观点。
如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话说“微人情”》片段:聚焦人潮,来来往往。人,在人潮中拥挤,像无数丝线,中间的交集,即使重复,也很微小,但这些微小的人情,却织就了一张牢固的人情网。
人因为有情而活着,想象着怎样的人生会轰轰烈烈,或者惊天地泣鬼神。而有的人,不屑于小事所带来的情,甚至直接抛弃。
其实,人存活的意义,不在于多么震撼,只在于注重生活的点滴,拥有一点微小却实在的人情,就会有感动或欣喜,就会有幸福或宽慰,因为这些微小的人情,有时会成为人生的屏障,会创造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
所以,在这个“微时代”,我呼唤“微人情”。
点评
这是一个“微”时代,考生巧妙地将冷库工人天天向保安问候的行为称为“微人情”,并呼唤“微人情”。这样使得文章的立意避开了个人得失,具有很强的时代意识,让读者耳目一新。
5.要有辟径意识
所谓辟径,即独辟蹊径,是指立意角度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式,打破思维的模式化,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或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立意,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它或从正面,或从侧面,或从反面,巧妙地揭开问题的一角,让人窥见事物的真相,让读者获得蹊径寻幽、顿悟事理的快感。
如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生如长河,弯曲而过》片段:生活需要回归慢节奏,在平稳中开拓人生的无垠,这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并非意识着因慢生惰、消极遁世。但世人只羡梭罗的瓦尔登湖,慕其安逸与逍遥,然又有谁知道,梭罗的木屋是自己亲自建造的,他的小木屋溢满泥土的芬芳,他不是一个无为的惰者,而是一个不图快节奏生活的哲人。他的慢与缓是一种淡然的自信,他以勤劳节制勤劳,若非如此,他的瓦尔登湖畔的木屋也会暗淡无光。
人生的慢与缓是为了开拓生命的价值,这与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所言的“生命的本质在于时间,时间的意义在于创造”十分契合,我们提倡人生的慢与缓,只不过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无穷的创造罢了。
点评
大多数考生是写人生要加快速度,跑出更多的路程,而本文作者却冷静地提出:回归人生的慢节奏,以求得人生的宽广与厚实。此为思维的突破,这样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提出不同于他人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做到了浅中求深,旧中求新,正中求反,因而立意非常深刻。
概而言之,“深刻”既是得分的利器,更是写作和思考的价值所在。为使高考作文深刻,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审题时,可专注于某一点进行突破,以便理解其深刻含义,正确把握主题,发人之所未发。但是,立意必须积极向上,不能违背传统美德,要有个性、理想,不消极颓废。
②构思时,应安排好内容层次,注重层次安排、详略取舍、过渡衔接、前后呼应,采用层层剖析、正反对比、引用名言、辩证分析等方法,使文章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③行文时,对于议论文,应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透过现象看本质,查危害挖根源,方使见解深刻,说理透彻;对于记叙文,应在记叙的基础上融进议论和抒情,或揭示事件的意义,或揭示事物的本质,或因事悟理,升华文章主旨,方使思想深刻。
(二)丰富
《考试说明》对“丰富”的具体要求是: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主要是就议论性或说明性文章而言的,是指在写文章时要旁征博引,通过恰当地使用名言警句、数字资料,选取古今中外的事例等,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彰显文章的深刻内涵。
“论据充实”主要是就议论性文章而言的,是指论据的使用不在多,而在于充实、有力,让典型论据充分发挥自己的论证作用。
“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和小小说等)而言的,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具体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只有“形象丰满”,人物才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事物才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
“意境深远”主要是就写景抒情类文章而言的。所谓“意境”,是指文章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意境深远”可以是景物与情感的融合,情景交融;也可以是运用象征或暗喻的手法,使含意幽远;还可以是充满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以美景真情的交织与融合打造深远优美的意境。
总之,作文的丰富是指文章信息含量高,可读性强。作文内容是否丰富能体现考生素材的积累程度、分析问题的深刻程度以及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例如高考湖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世间再无真“狂”人》,文章材料丰富、新颖,列举了龚自珍、钱钟书、刘文典、李敖等人的事例,信手拈来,运用恰当,极富说服力。
1.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材料丰富”?
一篇“材料丰富”的记叙文,一般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服务同主题
即一篇文章中有几个情节,而几个情节又统一在同一个主题之下,为表现同一个主题服务。几个情节看似零散,实则共同表达了鲜明的同一主题。如2012年江苏卷某优秀作文《忧与爱》,写老祖母带小孙子去吃山楂糕与当年的孙子长大后给自己的儿子买山楂糕的情节,两者都统一在对故乡传统风物消失的“忧与爱”之中,显得和谐统一。
(2)选材多角度
若文章是从整体上写人或记事的,但为了使内容更丰富,考生就可以从整体的层面上切入,从不同角度选择一些具体的材料来阐述。
(3)情节忌单一
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这样才能尽量使作品表现的内容丰富起来,体现出材料的丰富性。
如天津卷优秀作文《感受爱,感恩爱》一文中,写“我”与母亲赌气,不吃饭便去上学,“饥肠辘辘”,放学时母亲“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在校门口等我,情节陡转,再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全文显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4)细节添内容
写人要刻画形象,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生动典型,丰满可感。如考场佳作《生活的境界》,写妈妈走出病房后才号啕大哭,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写出了母亲从细微处体察父亲的感受、注重父亲的感受的细腻情感,也体现了母亲内心情感的强烈。
2.如何通过剪辑材料使论据充实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是论证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有效材料,因此对事实论据的巧妙剪辑就显得非常重要。
(1)围绕中心取舍
每则材料的内容都是丰富的,可供分析的角度也很多,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合理剪辑,而不能全盘照搬。而保留材料中的什么,舍弃材料中的什么,主要依据是中心论点。与中心论点有关系的、能证明中心论点的内容要保留,而与中心论点关系不密切甚至是毫无关系的部分,则要大胆舍弃,只有这样才能表述精练又重点突出,使论据充实,从而更好地揭示事理,论证观点。
如考场佳作《让安全与我们同行》,文中的“三聚氰胺”事件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对于这一例子,作者只保留了它对人们的危害这部分内容,从反面说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多则材料组接
当一则材料不能充分证明论点的时候,考生可以将多则材料相互组接到一起,用多则材料来共同佐证一个论点。考生须注意的是要对多则材料进行精当的概述,用一句简单的话或一两个概括性的词语概括每则材料,然后将它们组接到一起,使论据既充实又有说服力。
如全国卷优秀作文《追寻灵魂的脚步》,文中写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至今仍在田里辛勤劳作,正如有人调侃的那样:‘他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去田里的路上。’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在得知获诺贝尔奖的当天,仍平静地给学生上课。巴菲特的儿子彼得敢于追求人生目标,不活在父亲的光环下,他没有成为华尔街金童,而是选择成为一个音乐人……”。短短一百多字却写出了三位名人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舍弃的重要性。
3.怎样做到意境深远
(1)精选意象,触景生情
考生在写作时,应尽量选择能够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的事物,以及内涵丰富的意象。
例如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把自己看淡》的开头是这样的:“小泉涓涓,入大海方可不涸;孤松傲立,入山林方可不折。泉入海乃成其大,松入林方成其广。只有把自己看淡,愿与他人汇成海、集成林,方可成就不朽。”考生通过描绘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事物,如小泉、大海、孤松、山林等,来含蓄地表现某种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同时也深化了主旨。
(2)巧用修辞,营造情调
考生在写作时,要灵活恰当地运用一些生动鲜活的比喻、精彩形象的比拟等修辞手法,营造深远的意境,使景物和感情高度统一。
例如高考海南卷优秀作文《至诚,至成》中的片段:松柏不会因为几次雨雪的侵袭而背弃它对大地常青的诺言,江河不会因为几次干旱的肆虐而违背它对大海永恒的约定,山川不会因为一点龟裂的伤痕而忘记它对草木坚守的承诺。它们尚且如此,那么人又该如何呢?是的,诚信是这个世界独有的、最珍贵的品格,它给了世界一个稳定的依赖,给了人心一方安稳的净土。文章显示了考生超强的驾驭语言的功底,尤其是排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营造了深远的意境,使景物和感情高度统一。鲜明突出的对比,深化了主题,拓展了意境。
(3)找出规律,造我之境
我们接触一种事物,不但要看到它的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看清其本质。要想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的挖掘,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和结果。
(三)有文采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久远。回想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文名篇,哪一篇不是文采斐然,令人回味不已、拍案叫绝呢?高考作文亦如此,言之无文,高分难得。考场上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会让阅卷老师爱不释手,赞赏有加。
《考试说明》对“有文采”的具体要求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呢?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句式灵活,富于变化
如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相信:希望就在前方》的文章片段:他,一位貌似文弱的书生,却有一颗不缩步、不灰心、猛力向前的心,“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身尚存,心不死,终有成功日。
文章多用短句,铿锵有力,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使文章显得灵动而不呆板。
2.巧用修辞,精妙妥帖
如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勇者的行为》的文章片段:缺失了太阳的炽热,万物自然会失去生命,没有月亮夜间谦卑的清辉,黑暗也将吞噬整个世界。犹如太阳与月亮于自然界中的位置,我们奔跑于扰攘的人生路上,有的人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将,有的人却在路边鼓掌。然在路上奔跑与路边鼓掌的人,都是这图景中不可缺失的角色。
作者将英雄比作撕裂神秘的黑暗、洒下灼人的万道金光的太阳,将鼓掌者比作悬于浩渺夜空中央、吐露着对太阳万丈金光的歌颂的月亮,比喻有画面感,新颖别致,妥帖巧妙,使得文章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非同一般。
3.旁征博引,富有底蕴
又如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在马路上奔跑》的文章片段: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不是好的参赛者。我不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亦不喜欢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寄情于山水,也不喜欢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悲叹。我爱的是孔子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赞的是孔子不断努力、不断坚持的精神。
本段文字除化用拿破仑的名言外,还巧妙运用陶渊明、欧阳修、李白、孔子的名言和人生选择。这里用丰厚的文史知识阐释主旨,语言凝练、遣词造句富有韵味。
(四)有创新
《考试说明》对“有创新”的要求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1.如何做到见解新颖
“见解新颖”就是要能“言他人之所未言”,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出“新”来,而不能老生常谈。文章立意首先应求准,进而要求新。新奇的立意,独到的见解,能使作文个性鲜明,给人以心灵的撞击和精神上的鼓舞。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标新立异”,才容易吸引人,打动人。
要使作文见解新颖,方法主要有:
(1)反向立意
即转换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的见解说“不”。例如,对“黔驴技穷”反向思维辨析:第一,驴子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抗争,虽败犹荣,它是一个项羽式的英雄。第二,如果“好事者”发挥驴的特长,让它去拉车、推磨、耕地,驴子会落个“技穷”而被老虎吃掉的悲惨结局吗?第三,掌权者、管理者应重视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利用其专长,而不能如“好事者”那样胡乱为之,使其“丧失所长”。
(2)新异立意
作文题目的内涵往往是多层、多义、多向的,大都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开发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细梳理,把混沌的、具体的表象加以分解,对构成事物的各个侧面、各种因素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相互转化作具体的剖析。
例如,对于“黔驴技穷”可以这样来思考:①黔驴技穷,应当谴责的是“好事者”,而不应嘲笑深受其害的驴子没有本事。②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精神值得学习!
(3)高远立意
一般同学在把握题意后,往往会有一种求稳、求保险的心理,即顺着题意很自然地进入到某一惯常的思路中,于是考场上出现了大量立意肤浅的平庸之作。而那些精品作文,则往往是另辟蹊径,用一种更加高远的立意使题旨得到深化与发展,从而占据思想上的制高点。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那一次,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他听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氏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他就是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面见帕氏的背景,于是凭歌声推荐自己。帕氏很是欣赏,了解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名次。
我们可以这样来立意:即使你是千里马,你也要竭力嘶鸣。如果没有那一嗓子《今夜无人入睡》,此刻黑海涛大概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歌手,或者在一个中学当音乐教师。正是他大胆地唱,一鸣惊人,才打开了成功之门。不同凡响的一声长啸,决定了一个千里马的命运。因此,才华加勇气,便是我们成功的“敲门砖”。不要喟叹世态炎凉,不要抱怨命运不公,只有亮出不甘平庸的本色,才能踏上辉煌的人生舞台。而帕瓦罗蒂是一位伯乐,他不仅能识别人才,并且为人才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样的立意就会显得比较新颖别致,并且发人深省。
2.如何做到材料新鲜
在规定性很强的考试作文中,“新颖”往往就体现在材料的新鲜上。其中的“材料新鲜”,是指选材时除了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材料的新颖。新鲜别致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
首先,要选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材料;
其次,材料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与选择富有时代感的材料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人们熟知的材料,用当代人的眼光加以观照,用现代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之处挖掘出新的内涵,也能写出个性来。借新编的形式,演绎现代生活的“剧情”,读来情趣盎然。
在这里,提醒大家要敢于跳出第一人称。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但是,如能跳出第一人称,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得多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合理虚构,都可以写。这一点也是选材上求新的重要方法。只要多留意生活,生活就会给你很多。
3.如何做到构思新巧
作文“有创新”首推构思富有创意,这是最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从确立主题到谋篇布局,从过渡照应到遣词造句,都属于作文构思的系列思维活动。要做到“新巧”,就得把握整体,进行创造性劳动,求得与众不同的文思。构思的新巧直接体观在文体与文章的结构上。
(1)文体上要创新
高考对作文的文体要求越来越宽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个性化作文的发展。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传统体裁已经满足不了考生的需求。童话、寓言、散文诗、短篇小说,甚至文言文、诊断报告、网络论坛等形式都在高考作文中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日益广阔的舞台。
例如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芥子纳须弥》,全文以对话的形式诠释了“凡事不必太专注于自我”这一中心论点,文体新颖,形式别致,加上主题深刻、语言厚重,得到了阅卷老师的认同。
(2)结构上要创新
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完整是对文章结构的一般要求,严谨是对文章结构的更高要求,创新则是对文章结构更进一步的要求。一篇结构新颖的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一篇结构新颖的考场作文,会带给阅卷老师畅快淋漓的美的享受,并因此获得高分。
例如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全文结构精巧,如每一自然段分别以“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位心灵医生”“这世界需要你,因为没有你的世界会降温”“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道看不见的风景”等语句为段首,结构鲜活灵动,让人耳目一新。
4.如何做到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是腾飞的双翼。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描述,就是一种独到之处。推理,也只有抛弃人云亦云,才会“独到”。独到,是根植现实而又有超越,因而它不是违反生活逻辑的“瞎说”或荒诞。推理想象的实质是把逻辑推理的基本程序应用在形象思维领域之中。那么,怎样推理想象才有独到之处呢?就是要将文章写得“与众不同”,写出一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内容。其原则就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至此,高考作文满分攻略就到此为止了,虽然仅仅只有2篇文章,但是里面所包含的技巧却需要各位同学花费2天甚至2个月去理解、去练习。老实说,这可能是你见过的关于高考作文满分攻略最全最细致的文章,即使在高中语文公众号里,这样的内容也是很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