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之后,应届高考生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第一次摸底考试。
都说“一摸”成绩就代表了自己高考的结果,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考试结束后,还有什么办法能提高自己成绩吗?
小猿告诉你,其实你手中的一摸试卷,就是你最强劲的武器。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第一次摸底考试重要?就因为这是你第一次最完整考察自己学习弱点的机会了。
那考完之后的试卷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
试卷分析,其实是指考试后订正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分析考试的收获以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然后归类逐一进行对照,并制订出自我提高的措施与方法。
所以,试卷分析要讲究以下的4个策略: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
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
“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
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试卷里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
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
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
③看到丢分真正原因。
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是口头表达,最好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
书面表达是考后试卷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
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属现象分析,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就可以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分析。
三种分析逐层递进:现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样”,归因分析回答“为什么”,对策分析回答“怎么办”。
怎么办?
1.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一模考试的结束意味着一轮复习的结束,正式进入了二轮复习状态,一轮复习战线拉的很长,重点在于巩固基础。
二轮复习就变得不一样,在原先的基础上需要拔高再提升。
如果在一轮时是漫无目的的复习,那么在接下来的复习中一定要有的放矢的去复习,树立新的学习目标,针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重点突破,才能有所提高。
2.为自己制定具体的学习方法
准高考的同学们,一轮复习的时候可能就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的去复习,谈不上具体的细化的操作方法。
一模之后,在有一个明确目标的前提之上建立实际的操作方法。
比如,你的高考目标是600分,在朝这个目标前进的时候,你就要把自己的目标进行细化:
我现在的成绩是多少?
差距在哪里?
把差距的分值摊分到各科,每一科应该进步多少分?
自己最拉分的科目是哪科?
在拉分科目中经常失分的题型是哪一种?
我的上升空间还有多少?……
就这样一步步的分析下来,把你的目标变成一个个可以操作的模块,从细小处着手,一步一步的去实现目标。
除了要以学科和知识点去规划安排之外还需要设立分阶段的目标,规划好每一次的周考和月考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了这样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实现大目标起到一个积淀的作用。
3. 合理的时间分配
一模考试后,在接受笼统的复习以后,就会进入针对性复习的阶段。
准高考的同学们,对于中档学生来说,二轮复习是自己突破拔高的阶段,每一天时间上的分配要侧重于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当然要建立在自己基础知识掌握的滚瓜烂熟之上,保证基础题和拔高题的得分率。
时间肯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明白自己的弱项在哪里,学校的复习节奏是建立在所有学生的平均水平之上,如果想要去拔高自己的成绩,更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最终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