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发展规划是选择性发展教育的直接诉求,它让每一位学生学会为自己的生涯发展而规划,找到当下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经,使心中始终有目标,学习始终有动力。同时,它也是走班教学和学选考决策的前提,因此,开展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还有助于推进深化课程改革和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一、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内涵与定位
生涯是人生发展的所有阶段和所有角色的整合,生涯教育是关乎人一生的教育,因此,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应包括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专业规划和学业规划,重点是学业规划与职业专业。学业规划主要解决选课、选考,以及高中三年的学业安排和管理等;专业规划主要解决选专业、选高校问题,以及思考后续学习深造问题;职业规划通过自我探索、外部世界探索和合理决策,初步形成职业倾向;人生规划要求从人的一生发展的视野,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思考与向往,以人终身发展的视角审视当下的学业、专业与职业规划,使生涯规划更科学、更合理、更有生命力。其中,人生规划是起点,具有引领作用;职业规划与专业规划是过程,需要探索、了解与体验;学业规划是落脚点,需要夯实每一个环节。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定位是唤醒学生生涯意识,学会挖掘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学会为自己的生涯发展而规划,提升规划能力、行动能力与管理能力,实现主动生长,为自我实现和幸福人生奠基,如图1。
图1生涯发展规划概念图
二、生涯发展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在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时,我们遵循三大原则:
(1)以生涯发展为本,提高生涯教育质量。把完善生涯教育组织制度建设、培养生涯教育师资、完善生涯教育体系和推进生涯课堂教学作为推进生涯教育的着力点,落实为每一位学生学习发展而设计的教育思想,开展学业规划、专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教育,坚持生涯教育理论与生涯实践相结合,坚持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坚持生涯课程教学与学科生涯渗透相结合,坚持课内生涯教学与课外生涯实践相结合,坚持生涯教育与生涯行动、评估、调整相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生涯教育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生涯发展;
(2)以生涯问题为导向,解决生涯发展困惑。把解决选课、选考、选专业、选高校、选职业性向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生涯教育的突破点,注重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自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以生涯行动为抓手,进行动态生涯规划。把生涯行动作为生涯教育的落脚点,生涯教育难在行动、贵在行动、成在行动。生涯发展规划只是起点和蓝图,是否科学、合理有待于生涯行动,只有在行动中生成体验,在行动中评估规划,在评估中调整规划,在动态的规划中发展自我。
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有两大基本方法,一是由终及始。一个人若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生涯发展规划要着眼未来,着手当下。要从人的一生发展视野,引领、审视当下的规划和行动,即通过人生规划倒推职业规划、专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甚至每月每周每日的详细规划;二是由内而外。生涯发展规划首先要认知自我,包括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需求和优势等。再探索外部世界,包括社会、家族、职业、高校、专业、学科等。然后进行决策与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发展路径,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三、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路径与实践
1.建立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中心、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等部门共同推进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工作机制,如图2。成立组织机构、配置相关工作人员是学校开展高效的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前提。
图2 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机制
2.开发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开发了《普通高中学业规划与指导》和《普通高中职业规划与指导》省级精品课程,出版了《新高考指南6选3·7选3学科测评工具》《新高考指南 7选3·专业·大学》《智慧走人生 高中生生涯规划》(已立项于浙江省地方教材)和《生涯发展规划故事》。高中三年安排2个学分,高一1学分,高二、高三各0.5学分。高一把生涯课程纳入必修课程计划,高二、高三与班会课、讲座等相结合进行落实,与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等融合在一起实施,各学科也正着力开发学科生涯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渗透,使各个内容要素彼此渗透,实现综合性育人。
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
加强对全体教师进行生涯发展规划通识培训,普及生涯发展规划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发挥教师团队协同生涯指导作用。只有在学科教学中贯穿、渗透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才能真正落地,才能产生更大效果。因为每门学科课程都是一个知识的窗口,学生可以通过具体学科了解各种知识领域,了解知识和社会的关联,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将来从事工作感兴趣的方向。比如现在汽车产业发展是个热点问题,化学教师可以在讲能源的时候,让学生结合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各种能源的利弊,选择什么样的新能源更好;物理教师在讲运动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物理公式研究汽车动力原理,设计什么样的汽车更能够减少阻力;思想政治教师在讲经济的时候,可以讲汽车进出口贸易和销售,讲汽车关税,汽车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去探索汽车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贸易顺差逆差等问题,让学生设计汽车销售方案等……这样的学科渗透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而且使其逐渐了解自己的汽车产业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明确现在的知识学习和将来专业、职业生活的密切联系。况且,学科教师比较了解学科特征、学科能力、学科学习方法、学科价值和学科发展方向等,也只有学科教师才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规划和学选考安排等实际问题。
4.建设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实践基地
生涯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践与体验。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我们建设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图书馆等20多个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实践基地,建立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专业探索基地,为学生搭建生涯体验和学习实践平台。在暑假,高一、高二学生分别开展“高校专业探索实践周”和“职业体验实践周”活动。
5.开展系列生涯发展规划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是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重要载体。每学期安排一次全校性的“家长职场”班会课,邀请家长给学生做职场报告;开设“浙大教授学术与人生”课程,聘请浙江大学百位顶尖教授,每周邀请一位给学生授课,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一是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有什么价值,还存在什么问题;二是其人生发展的轨迹,反思其人生成长过程及关键时期,如何处理为人与做学术的关系等。这种课程,不仅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播种学术研究的种子,而且引领学生人生发展,在学生与家长中产生极大的震撼感;开设“生涯讲坛”,聘请知名学者、科学家、企业家、教育家等人士到校开讲;成立50多个职业生涯社团;举办了“学业规划设计”、“专业探索微电影”和“职业体验微电影”大赛等。通过各种项目活动,拓宽学生的人生视野,感悟职场人生与经验。
6.建立导师制与生涯发展档案袋制
浙大附中的导师主要包括学生顾问、特需导师、成长导师和学长导师四类,学生顾问主要由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当任,特需导师主要包括生涯教师和心理教师,成长导师由普通教师组成,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位成长导师,学长导师由高年级志愿者学生当任。学校还制定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价机制,实现班主任与导师制并轨引导学生生涯发展的管理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利用“生涯发展档案袋”,记录学生生涯发展历程,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依据,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内容之中。
7.成立生涯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学校成立了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参与研究的成员有48位教师,涵盖了所有学科与部门,其中85%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有4位。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工作始于学生,终于学生,源于新课改、新高考下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实践性、创新性、学术性和常态化研究,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生涯发展服务。目前,研究中心申报实施了市规划课题《高考科目7选3的策略研究》《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进行生涯发展规划渗透的研究》和市重点规划课题《普通高中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
8.建立生涯发展规划创新实验中心
生涯发展规划创新实验中心主要由生涯测评室、潜能挖掘室、职业体验室、专业体验室、学科体验室、创客实验室、创新创业室、生涯功能教室、生涯俱乐部、未来世界、浙附学子等功能区组成,在全国率先把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引入生涯教育。VR技术融合了计算机3D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显示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实现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与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将虚拟动画与实景空间相结合,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为学生打造高度开放、可交互、沉浸式的三维学习环境,解决目前生涯教育体验式教学的困境,明显提升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品质与效率。
9.开发高考科目学科测评工具
组织了7门学科的骨干教师,开发了基于学科兴趣、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方法、学科观念等五个维度的学科测评工具,如表1。帮助学生科学地认知自己的各门课程,为进行合理的学、选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学科测评工具已经出版,软件也在开放过程中。这在全国还是首创,尽管我们现在还在不断试验、评估和修正,尽量提高测量工具的信度、效度,但毕竟已迈出艰难的一步,而且取得一定成效。
表1 学科测评工具
四、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成果与问题
通过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1)解决了学生的一些生涯发展困惑,如怎样进行选课、选考、选专业、选高校和选职业性向等;
(2)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学业规划、专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找到当下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并在行动中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3)明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
(4)学生生涯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生涯发展规划能力,形成有规划人生更美丽的信念。
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虽然取得一些成绩,在全国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和辐射,但问题还是不少,比如,如何构建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体系,进行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有效衔接;如何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构建更多的专业、职业的体验基地;如何有效挖掘与培养学生的潜能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探索与研究。
(作者缪仁票、申屠永庆,浙江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