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中高考资讯
真正的学霸,都是笨功夫锤炼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2日
信息来源:三好网
分享:

       真正的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很多同学觉得自己很笨,总是学不好,学习没动力。那我建议你好好看下这篇文章。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这并不是说天资不重要,而是心态、坚持太重要,踏实、坚持、低调、谦和,才是通用法则。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需要我们创新求变、弯道超越,避开一切笨拙的方法。而且很多自媒体不断地宣传一些重大理论和发现,似乎可以帮助我们绕开弯路,有捷径可走。

       但是一些真正的聪明人,却都在暗暗地下笨功夫!

       聪明之人,钟爱笨功夫

       李嘉诚有个著名的时间表,每晚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12点必须睡觉,早上5:59准时起床,决不拖沓,差不多坚持半个世纪之久。单是这份毅力和自律,如果你也可以做到,不一定能成为第二个李嘉诚,但一定不会太差。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有人问美国“篮球天才”科比为何如此成功,他却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钱钟书以博闻强记出名,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这些都源自他长期坚持阅读。他进入清华的目标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村上春树到了28岁,突发奇想要尝试写作,于是辞去了酒吧的工作,每天早起写作4-5小时,然后去锻炼身体,坚持跑步长大八年之久,中午则听听音乐、看看书,晚上推掉应酬,坚持早睡。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她的整个青年时期,几乎都用在写作上。即使是在香港战乱的时期,在不确定明天是否还能活着的情况下,仍在坚持看小说,所以她年少成名,闻名海外。



       笨功夫让曾国藩成为极“精明”之人

       曾国藩秘书赵烈文的日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

       曾国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际,朝廷令李鸿章协助进攻。李鸿章一方面不想夺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向曾家邀功买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责推给曾氏,因此私下到处解释,做了很多小动作。而曾国藩的对策则是回复给皇帝一道辞气卑约的奏折,坚决请派李鸿章前来,不望有功,但求无过,言语恳挚,不温不火。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盘一目了然。赵烈文评价说,曾国藩的手段,平直无奇,却实高于李数倍。

       仅此就可看出,曾氏的“精明”已至最高层次,实非常人可比。正是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而且这种笨功夫在他小时候就养成了。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曾国藩小时候读书,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任务,绝不睡觉。

       他不懂技巧、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正是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让他培养出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积苦力学的经历给了曾国藩独特的启示,他发现笨拙有笨拙的好处。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很强。

       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不牢固。所以,“拙”看起来是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不留遗弊。

       虽然曾国藩考了九年才考中秀才,但是自此之后,他的发展就很顺利,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他总结说,这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好,所以“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踏实、坚持、低调、谦和,才是通用法则

       聪明人总是生活在外界的赞誉中,受到表扬追捧,光环加持,容易被自负、傲慢不知不觉地陷害。

       所以,聪明人要成功,需要加倍努力,更要下笨功夫,稍有不慎,就可能步仲永的后尘。踏实、坚持、低调、谦和,才是通用法则。

       这并不是说天资不重要,而是心态、坚持太重要。笨办法并不是说是笨人用的方法,而是普通人的方法,这些方法太不起眼,不容易让人夸奖,可是,却是最务实的方法。

       所以,世界上最可怕的事,不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聪明的人,都在偷偷地下着“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