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的学习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困惑。但是我们有停下来思考过的吗?这里,小编给同学们介绍几个~
第一“坑 ”:基本概念理解模糊”
物理上的基本概念一般都有确切的含义,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在某些方面理解模糊,就会掉入题目的陷阱中。
【例1】小球以速率v0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回到抛出点时的速率为v,且v<v0。设小球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P、小球抛出时的重力势能为零、小球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则小球( )
A. 上升时机械能增大,下落时机械能减小
B. 上升时机械能减小,下落时机械能增大
C. 下落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P点上方
D. 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的位置在P点上方
解析:有考生把机械能理解为重力势能,则认为A选项正确;也有考生把机械能理解为动能,则认为B选项正确。对C、D选项,则不知如何分析。
由于受到阻力作用,整个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减小,所以选项A、B都不正确。至于C、D选项,可这样定性分析:设小球抛出点为A,最高点为B,在上升过程中,小球在P点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的机械能,而小球在P点的重力势能为B点的一半,所以小球在P点的动能一定大于重力势能,因此动能等于重力势能的位置一定在P点上方;而在下落过程中,小球在P点的机械能小于在B点的机械能,小球在P点的重力势能为B点的一半,所以小球在P点的动能一定小于重力势能,因此动能等于重力势能的位置一定在P点下方。
答案:D
第二“坑”:基本规律掌握不牢
每个物理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每个物理公式中的物理量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如果解题时在某个地方用了一个不恰当的规律,就会出现错误。
【例2】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所示,他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L、开关S和电源用导线连接起来后,将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L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S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再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验,线圈上的套环均未动。对比老师演示的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 )
A. 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过高
C. 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
D. 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
解析:很多考生由于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理解得不透彻,也没有注意“闭合开关的瞬间”这句话,认为只有使用交流电才会发生电磁感应导致“跳环现象”,错选A选项。
在开关闭合的瞬间,线圈中的电流变大,磁场变强,穿过金属套环的磁通量变大,在金属套环内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又产生感应磁场。感应磁场必然阻碍原磁场的增大,所以金属套环会受到线圈的斥力而跳起。在实验时电源一般采用直流电源,电压不能太大(在不烧坏导线和电源的条件下,电压越大现象越明显),所选线圈的匝数越多,现象也越明显。如果该学生所用套环的材料为非金属,则不会观察到套环跳起。
答案:D
第三“坑”:临界条件判断错误
当在题目中出现“恰好”、“正好”等字眼时,往往会存在临界条件。在物理变化过程中,随着变化的进行,常常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时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就是一个临界点。比如加速度为零是物体速度最大(最小)的临界点、弹力为零是相接触的两个物体分离的临界点等。命题者也常常在这些临界条件上设置陷阱。
【例3】如图所示,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已知定值电阻R1=10Ω、R2=8Ω。当开关S接到1时,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0.20 A;则当开关S接到2时,理想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 )
A.0.27 A
B.0.24 A
C.0.21 A
D.0.18 A
解析:有考生以为能算出当开关S接到2时,理想电流表示数的具体数值,而本题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都是未知的,结果无所适从。
其实,这道题目中电流表的示数应该在一个范围内。只要判断出该示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由于R2小于R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可知,当开关S接到2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增大,因此I2>0.20A;由题意可知 I1(R1+r)=I2(R2+r),
则I2=(I1(R1+r))/(R2+r)=I1(10+r)/(8+r)=I1(1+2/(8+r)),因电源内阻不能忽略,故I2<0.25 A. 所以当开关S接到2时,理想电流表的示数满足0.20 A< I2<0.25A。
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