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中高考资讯
2018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过半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5日
信息来源:百年英才高考志愿管家
分享:

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达到820万人,面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高校毕业生今年在就业选择方面与2017年相比有哪些变化?就业前景怎样?英才君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今年国内最大的O2O招聘平台香草招聘联合新东方在线发布了《201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201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报告》主要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调研了2万余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并结合香草招聘后台大数据,包括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城市、期望薪资等在内的线上求职行为数据分析得出。

1

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

图:2018年高校应届生异地就业热门目标城市与去年对比

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是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异地就业热门目标城市前三位,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10大热门目标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其中成都与去年一样领衔二线城市榜首,杭州、武汉与去年相比变化明显。

2

三分之一毕业生毕业前都能拿到Offer

图:毕业前拿到Offer的应届生分布比例

数据显示,今年有38.3%的应届生在毕业前拿到了1份Offer;拿到2份Offer的应届生比例为16.7%,拿到3份以上Offer的应届生比例为9.9%,1份Offer也没拿到的应届生比例为22.1%。

3

起薪约涨5%,本科生4500元

图:不同学历应届生平均起薪与去年同期对比

今年高校应届生平均起薪相比去年整体提升5%左右,其中专科起薪2900元、本科起薪4500元、硕士研究生起薪6100元、博士研究生起薪8000元。

4

选择城市时经济发展是首要考虑因素

图:201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选择城市影响因素分布

千里漂泊,只为生活。每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都有相当比例会选择异地就业,而影响他们异地就业目标城市选择的因素涵盖方方面面。其中,在本次调研中有44.5%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将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紧随其后的因素是“可选择的就业岗位多”和“城市环境”,将之作为选择就业城市考虑因素的人群比例分别达到25.4%、23.3%。

5

会因为爱情选择就业城市

图:不同性别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选择城市因素对比

不同性别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城市选择时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城市的“经济发展”都是首要考虑因素,17.3%的男性高校应届毕业生对“可以落户”的因素考虑更多,而女性该比例仅为6.1%,不足男性的一半,此外,男性“因为爱情”而选择就业城市的人群比例也远高于女性。

6

择业考虑薪酬待遇占比最高

图:2018年高校应届生择业因素与去年同期对比

在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择业考虑因素中,薪酬仍居首位,其中选择将薪酬作为择业首要考虑因素的人群比例达到55.1%,相比去年的59.1%略有下降。在今年应届生择业影响因素中位居第二、三位的分别是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所占人群比例分别为35.5%和34.9%。而去年同期位居第二位的择业因素是个人发展机会,达到53.5%,今年该因素比例仅为32.5%,排在第5位。

7

一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

图:应届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比例

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以及“慢就业”仍然是今年高校应届生就业的两大特点。其中,参与本次调研的201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有54.9%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该比例相比去年同期的56.7%略有下降。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略有关联的人群比例为31.3%,去年同期该数据为30.9%,今年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的人群比例为13.8%,去年同期该数据为12.4%。

就业岗位的选择与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直接相关,但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应届毕业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其中坦承没有职业规划的应届生人群比例高达30.7%,而就业岗位在规划内的人群比例为49.7%,另外有19.6%的应届生表示就业岗位超出了前期规划。

随着大学期间的不断学习和成熟,学生的职业兴趣发生了变化,对自我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同时就业市场行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导致了他们毕业时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出现错位。

8

就业难度有所缓和

图:应届生就业难度感受对比

虽然高校应届毕业生整体数量相较去年有所增加,但今年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难度感受上比去年有所缓和。今年感受为“太难了,完全没机会”的应届生比例为8.7%,去年为5.6%;而感受为“很难、需很多功夫”和“有点难、但可以接受”的人群比例相比去年都有明显下降,认为“不难、能应对”、“很轻松、无压力”的人群比例相比去年也有明显提升。

英才君

随着近几年各城市纷纷拉开“抢人大战”,无论是城市的未来发展还是城市综合环境,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都十分巨大,也让应届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

虽然应届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但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以及“慢就业”仍然是今年高校应届生就业的两大特点。这与应届毕业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直接相关。如何培养学生进行早期职业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是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