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各地高考成绩将陆续公布,孩子如何选专业、填报志愿又成为其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毕竟,选择大学专业,与孩子未来的职业走向和自身发展关系密切。
影响一个人职业目标的因素,有父母、同龄人、学校、老师,以及自身性格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其中最大的影响源是父母。作为家长,你会让孩子从事和自己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吗?父母的职业会对孩子的择业以及未来发展有何影响?“子承父业”或另起炉灶,父母的职业“代际传递”有利于其子女日后的个人发展吗?
对孩子的未来有何规划
身为北京某大学数学系教授,张先生夫妇对女儿佳宁的大学专业选择没有过多的干预。但佳宁还是走了父母的这条路,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或许是受爸妈的影响,我从小就觉得数学特别有意思,所以,填报志愿时一点也不纠结,就报数学系。”对此,张先生和妻子表示:“女儿学什么、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是她的自由,只要她学得轻松、学得高兴就好。数学是基础科学,在很多领域都会用到,如果她未来想换一个专业,我们也会尊重她的选择。”
身为记者的夏女士和先生都是媒体人,不希望女儿报考和传媒相关的专业,大有干一行、伤一行的感觉:“做媒体既拼智力又拼体力,压力大、竞争激烈,采访中还有可能遇到危险,所以,不想让女儿步我们的后尘。我看好设计专业,或者是外语和金融相关的双专业学科,日后好就业、收入高。女儿现在也比较认同我们的观点。”
家长赵先生也表示:“我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自然不希望‘子承父业’了。在规划孩子的未来时更多地考虑他的喜好,儿子对计算机感兴趣,我们鼓励他选择计算机、通讯、人工智能一类的专业,将来也能有更好的发展。”
父母为孩子选择职业,主要是从社会地位、收入待遇、发展前景等方面来衡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者看来,当下社会声望最高的5个职业依次是: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41.3%的受访者不愿意子女从事自己现在的职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家长认为,如果孩子的成熟度高,对自己对未来有清晰的目标,就让孩子自己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反之,孩子的成熟度比较低,对未来的把握有较大的偏差,家长就应该主动和孩子一起探讨未来如何走,共同做一个决定,以避免孩子走太大的弯路。
家庭对孩子职业走向有一定影响
在如今就业压力比较大的状况下,读大学时选择“子承父业”,对部分家庭来说比较现实,因为在就业时,父母的职业人脉多少能派上点用场。
在家长帮网络社区,家长@jwp1213坦言:“人往高处走,如果有父母的人脉铺垫,孩子的路会走得顺畅一些,特别是在一些‘近亲繁殖’的领域。我本人从事法律行业,考虑到中国以后越来越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所以经常与孩子谈论这方面的话题,讲述一些著名法学家的故事,平时有机会就带孩子与一些律师、法学院的教授相聚。耳濡目染,孩子对法律有了敬畏之心,也喜欢主动阅读一些法律课外书,慢慢培养了对法学的兴趣。高考填志愿时,孩子自然而然地填报了法学院法律专业,并且基本实现了我给孩子预定的高考目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父母从事银行、证券、投资等财经类工作的,大多希望孩子就读金融、会计等专业;父母在电力、通信部门上班的,电力、电气、通讯等会成为首选专业;父母如果是公检法部门的,孩子更偏向法学及与法律有关的专业……
据了解,一部分孩子选择“子承父业”,是因为耳濡目染和一些社会化体验,不仅了解了父母的职业,也认同了其职业态度和价值观,真正喜欢上了他们的职业,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另一部分孩子则是因为父母从事一些热门行业,就业前景不错,且父母在这一领域有一定的关系资源积累,希望以此获得工作捷径。部分家长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职业首先是一个饭碗,是安身立命的依靠,而职业的体面性也是人们所看重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毕业,辛苦20年,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能拥有一份社会声望高、收入不错的工作,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北京教科院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王海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影响孩子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中,家庭环境是重要因素。家长职业决定着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资源,同时也左右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比如,不自觉地运用这些职业资源,利用自己的技能优势,提升孩子的某项智能,特别是那些在某方面取得一定成就、获得较高荣誉的家长,往往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当然,父母的首要责任是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促进其成长,才能在孩子职业规划中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所做的“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专题研究显示,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其子女求学和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家长们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这种“代际传递效益”不仅在我国、在全世界也普遍存在。
加拿大学者R.Young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职业探索活动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家庭整体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子女的就业目标不仅为了自我发展,还肩负着“家庭使命”,如实现阶层跃升、生活地迁移、成员团聚等。
在就业时,父母和自己,谁更靠得住?可以说,这种困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准大学生的升学专业选择。
顺应孩子的兴趣,培养其职业能力
当然,“子承父业”也并不一定就能如父母所愿。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家庭背景好、学业表现差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通过亲友途径就业;使用亲友途径的强度越大,获得工作机会的概率更高。然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亲友途径就业的毕业生起薪更低。而且,很多时候在外人看来,他们工作中的成绩是因为父母的庇护,导致孩子承受着过多的关注和压力。
谈到大学专业的选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陆少波有自己的主张。他介绍,父亲是生物制药工程师,母亲是医生。从职业发展考虑,父母希望他能“子承父业”。“但是,我从小就喜欢汽车,最大的愿望是做汽车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以,我想报考与汽车相关的专业,然后,再想办法学习主持专业。我觉得,未来,新的职业将不断地被创造出来,社会也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没必要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当下所谓的热门职业上。幸运的是,我父母并不固执,他们最终同意了我的选择。”
佳宁的父亲张先生认为,子女选择什么专业,做什么样的职业规划,不是以父母的兴趣为标准,更不是为了完成父母未能完成的心愿,而应该由子女的天赋、爱好、能力等因素决定。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相信孩子,应有开放的、发展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
北京市某中学高三班主任叶老师认为,孩子们接触的领域比我们想象的要宽,他们的学习渠道非常多元、经历也很丰富、兴趣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人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有很多机会,应该允许孩子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对一些专业的了解,随时做出调整。除了那些兴趣特别明确、专一的孩子,家长不宜过早帮孩子确定职业方向。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敬业态度、职业精神展示出来,潜移默化地注意培养孩子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选择。
从大数据看“子承父业”
作为聚集数亿用户的社交媒体,Facebook具有挖掘各种用户数据的优势,其研究团队针对英语国家的560万个数据分析研究发现,父母和孩子的职业选择,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遗传”,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倾向于跟随父母的脚步。
研究也证明,军事职业家庭的孩子参军的概率,比父母没有军事经历的孩子高出5倍。
同样,如果母亲的职业是护士,则有8.5%的女儿成为护士,而且这个概率,是其他人的4倍;如果母亲从事办公室行政的工作,则有20%的女儿选择同样职业,是其他人从事行政行业的2倍。
科学家还研究了异性父母和孩子之间,职业遗传的概率。比如,科学家父亲培养出科学家女儿的概率,比其他职业的父亲高出3.9倍;而从事法律职业的母亲,其儿子也从事相同行业的概率,比其他职业出身的人高出6.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