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中高考资讯
河北准高中生看过来:高考将有大变化,早了解早准备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7日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天地
分享:

河北省是全国第三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2018 年秋季入学的学生要参加新的全国统一高考,有关实施意见将在2018 年6 月发布。根据初步信息,新高考文理不分科,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外语可以参加两次考试,取最高成绩纳入高考总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 个科目中,选3 科目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总分。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各150 分,选考科目各100 分,高考总分750 分。高校招生录取将发生重大变化,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方式进行,即依据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其实质性变化在于全国统一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而选考科目是在每年两次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完成。据此可以看出这样一些关键问题。

一是高中全学段高考备考。依据普通高中阶段课程一般安排,高一年级即可选考,如地理、生物学科。所有学科选考都可以随着课程进度及学业水平考试安排陆续进行,直至高中最后一次学业水平考试结束。按2017年发布的《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河北省学业水平考试每年两次,分别在5 月、12 月,每次考试都有可以选考的科目。选考科目成绩以A、B、C、D、E 五个等级呈现,E 为不合格。等级是在全省学科参考总人数中按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划分出来的,如A 等只占15%。等级是区间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还要进行换算。如2017 年上海选考成绩中的A 等又分为A+、A、A-,每个等级折合后有一定分数差,说白了就是选考成绩划分成等级,等级折合成高考学科分数。目前河北省等级性考试只允许考生参加一次,且不可更换考试科目。从《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所释放的信息判断,高考是在高中全学段进行,这也是高考考试安排的最大变化。而具体考试安排要等实施方案出台后方可明白。

二是教育关系动态性将明显增强。此次招生制度改革旨在提高选拔水平,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解决一考定终身的问题。2017 年上海六选三高考模式下,有20 种教学组合,由此形成“大走”、“中走”、“小走”三种形态的走班教学模式,如果连同高考录取限制,教学班级可以形成42 种格局,那就包括没有限考学科的录取,限考三个学科的录取,限考两个学科的录取,限考一个学科的录取,由此可以看出,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前所未有。此外,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 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 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2017 年底已经印发,将于2018 年秋季开始执行。课程标准修改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与方式都需要整体规划和调整。如语文学科明显增加了国学内容,古诗文由原来的14 篇增加到72 篇。另有消息称,高考各学科试卷的文字阅读量要加大,按专家的话叫做“得语文者得高考”,若学生阅读能力差,不能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试题有可能做不完,更不用说做对。所有这些要求和变化都说明教育动态关系明显增强。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理念与育人模式、

课程设置与管理、学生发展性测量与生涯规划、高校专业招生要求与报考指导、教学思想策略与评价等,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特别是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分层教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将成为新常态。

三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求大幅度提高。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以及上海、浙江试点释放出的信息看,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考生录取有很大影响。比如外语考试,除听力外还有口语测试,这是过去全国统一高考所没有的内容,与此相应,外语教与学都需要注重并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简单说,那种听、读、写“哑巴式”外语不适用新高考。

从上海、浙江高考试点情况看,只有“裸考”成绩的考生报考受到限制,同等考试分数的情况下,有特长、有创新成果的学生会优先录取,如参加国际、国内学术团体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各类竞赛成绩、科技创新成果、兴趣特长等都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从考试命题指导思想看,将注重学科素养的全面考量,突出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估,而以往单纯研究考试题型、命题采分点,甚至猜题、堵题、刷题、死记硬背的做法,将越来越不适应新高考,需要的是与时俱进,广泛关注,多角度研究,在关注与研究中产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过去的高考是以“学校+专业”方式填报志愿,也就是依据考生一分一档成绩,各高校投放到考生所在省区的招生计划,各高校、专业招生分数线与报考、录取比对情况填报录取志愿,至于其后出现的平行志愿、补报志愿等,都属于高考招生制度的微改革与调整。

正是这种背景下学生或者学文科方向或者学理科方向,一经确定就是比拼最后考分,而新高考则不然,报考方式是“专业+学校”,这一方面与现在高校建设、发展与评估统一到“双一流”标准有关,“985”、“211”已经是过去的说法。另一方面,新高考体现出人才选拔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了人才质量观。高校提前一年公布专业选考科目,学生必须选考。换句话说,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就应该有志愿及努力方向。

2017 年高校在浙江公布的专业是13719 个,55%的专业没有选考要求,45%的专业有具体的选考要求。如浙江大学医学实验班要求考生必须有物理选考成绩,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要求考生必须选考化学科目。

总体上说各高校要求学生选考物理的最多、其次是化学,特别是“双一流”建设的优质高校,对考生选考要求很高,有些专业甚至需要选考三科。因此,选考除与考生兴趣特长、生涯规划、职业选择密切结合外,还涉及到高校的相应专业限考要求。

四是学生品德修养要有行为跟进。《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已于2017 年发布,这也是与招生制度改革配套的文件,文件明确要求,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客观、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突出表现,综合反映学生发展水平与状况。

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参加集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都是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审核、公示、签字后,以纸介文本、电子文本的形式呈现在“学生成长手册”或“成长记录袋”中。评价强调事实材料,没有事实描述与相应证明,不作为综合素质具体表现。简单地理解:只说学生有助人为乐品质不行,要描述所做所为具体事件,要有证据并被师生认可。上海做得十分慎重,建了一千多个社会实践基地,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评价标准,为确保学生社会实践过程真实,上海市政府规定,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如有造假并查实,实践基地单位每个职工普降一级工资。

为应对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我觉得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一是要研究课程改革、高考改革的意图、目的和意义。此次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旨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推进育人模式的变革,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突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自主选择,因此,教育系统的干部教师、教育科研人员,要研究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深入领会教育部、省市有关招生制度改革系列文件精神,关注高考新动态,以清醒的头脑、积极的心态、开放的思维,全面审视这次变化中的关键要素,纵观全局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课程标准的本质变化及所传导的教育思想。要在学校管理,育人理念等方面重新定位,不断调整教学组织原则和管理模式,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格局。

二是加大新高考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未来高考社会化倾向会越来越明显,全社会都应关注并细致研究新高考以及高校选拔人才方式的重大变化、考生必备的能力和素养;做好舆论导向,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氛围。学校、家庭要高度重视养成培育,广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特别是学生、学生家长,要做好学生发展性评估,超前进行职业选择与可行性论证。应对高考改革不是高中学段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研究高考,统筹推进育人模式变革,把高考准备工作向初中、小学延伸,做好不同学段教育衔接工作,使之协调、联动发展。

三是统筹管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应对高考改革的主阵地依然是教育部门,各普通高中更是责无旁贷。为适应高考改革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几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校课程体系。切实增强课程意识,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积极构建适合分层次、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真正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课程建设要求,让更多学生的潜质、特长得以挖掘和表现。

在课程设置、课外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形成有序、固定、特色的课程计划和课时安排,逐步以个性化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科学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注意教学与课程之间、学段与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可持续性。要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适度控制学科课时总量,不因高考、选考而挤压选修课程,避免出现高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高三年级只应对统一高考科目的现象。在授课进度、学生选考、组合分班等方面作出慎重思考,尽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应对学科课程标准变化。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突出变化研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如语文学科一定要改进和加强阅读教学,学生要有足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整体推进学生读书活动,提倡海量阅读、快速阅读,增强学生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认真开展新课程、新高考专项培训。从学校领导到一般教师,自上而下进行新课程、新高考通识培训,对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培训的重点应该紧紧围绕教学观念转变,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可能性问题的预测预判等。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在学习上海、浙江新高考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同时,仔细研究上海、浙江新高考中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好新高考前期准备工作。另外,还要通过有效途径,把新高考全面系统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家长。

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机制。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制定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学生生涯规划研讨活动,逐步完善学生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和测评系统,指导学生选择职业,选择专业,明确主攻方向、奋斗目标,合理选课、选考。组织丰富多彩的职业特征系列讲座,积极推动职业体验,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敢于取舍,做最好的自己。全面整合教学资源。随选考、选课、分层教学要求变化,学科教师结构需求会出现动态变化,这需要超前预期,做好师资储备工作,以满足师资需求。选考一般在高一下半年完成,而摸底预判统计应在高一入学后陆续开始,待学生完成选考,即可依据选考组合情况确定学科教师编制。随选考选学情况的出现,在行政班以外要有一定数量教室,供学生走班上课、个性化学习之用。

加强教学督导评价。将教学监督检查纳入学校常规工作,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师教学价值观,提高质量意识和教学能力,使教师尽快适应高考改革要求。不定期举办座谈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并集中反馈给教师。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学联评诊断活动,探索并建设适合分层教学的生本课堂。

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实践活动。充分借鉴上海经验,教育会同宣传、文化、人社、民政、卫生、市场监督管理等职能部门,设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全面构建学生操行评价体系及管理体系,组织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真实记录学生客观表现,为学生发展性评价提供基本保障,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有效参考。

做好试点工作。努力探索并积累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改革经验,为推进新课程、新高考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前瞻性解决隐性问题,确保课程改革、高考改革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