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是一个人生跨越的关键期,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该怎样帮助、陪伴孩子,甚至常常做一些适得其反的事,今天文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生家长常见的行为误区,高一高二也可以先收藏起来哦~
1
期望过高会给孩子造成额外压力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明明孩子已经每天学到半夜12点,家长还嫌孩子不够努力,还要孩子“再努力点才能考上清华北大。”实际上这种过高的期望对孩子有害而无益。
一般来说,在学校组织的“一模”之后,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已基本成定局,短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家长期望过高只会给孩子压力。最好是顺其自然,把期望降下来,实事求是地甚至降格设定目标,有助于孩子坦然面对高考,增强自信,在考场上更好地发挥。
2
关注过度会造成孩子的心烦焦虑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怀可谓嘘寒问暖无所不包,中午到学校给孩子送饭,晚上陪孩子学习,还时不时地在旁边对孩子指指点点,甚至将孩子历次考试的成绩做出表格贴在家里墙上。这种过度的关怀只会打乱孩子的学习节奏,甚至让孩子觉得心烦意乱。
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给孩子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考前家长要保持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考生受到这种感染面临高考也会处之泰然,更全心备考。
3
管束过严导致孩子叛逆心理
有的家长对孩子管束过严,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符合自己的期望,连偶尔谈一些学校同学的趣事也会招致父母的责骂,认为孩子这是“分心”了。有的家长还到处找一些试卷让孩子去做。这样只会导致孩子感觉每天回家就像进监狱,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
一般来说,家庭是孩子一个避风的港湾。如果家庭成了学校紧张生活的延续,孩子心理没有缓冲的时间,这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对孩子不要乱管,瞎操心,至于复习资料最好听从老师安排,更别乱支招。
4
唠叨会让孩子成为情绪“垃圾桶”
有的家长把自己对高考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每天总是唠叨高考那点事儿,“你可不能输给某某同学”,“你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高考可怎么办啊!”等等。
其实孩子面对高考巨大的压力已经感觉很吃力了,家长一定学会管住嘴,把唠叨变为倾听。
如果孩子向你诉说困难或压力,可能只是情绪的宣泄,这时家长应当个好听众。即使觉得重要的事,也不要反复说。不然只会把自己的焦虑和压力投射到孩子身上,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5
保护过分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有的家长非常迷信各自“补品”,天天逼着孩子吃这吃那,几点睡、几点起,大事小事都要干涉孩子,导致孩子整天迷迷糊糊的,反而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一般来说,家长正常照顾孩子考前的生活即可,不用听风就是雨,饮食、睡眠都按正常规律即可,过分紧张反而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家长在孩子高考整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可谓“形形色色”,其对子女的态度,用“鞠躬尽瘁”或“春蚕到死丝方尽”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但具体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何种作用?则各家有各家的招数。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小编给每位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家长需努力做到:
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刻意制造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高考紧张沉闷压抑的氛围,少谈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无需备战气氛很浓;生活习惯无需作大的改变;家长之间要和谐,减少矛盾,“高考无战争”、“看透不说透”——一种心照不宣的沟通和提醒,不过度关爱。
1.期望值宁愿低些也不要太高,压力宁愿小些也不要过大。
2.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爱抚心、激励心、信任心;高考快乐,快乐高考;要三个“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复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应对策略。
3.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慰学生应对各种烦恼,如:
(1)记忆力下降
(2)水平不升反降
(3)考场紧张
(4)压力和焦虑等。
相信只要做就有可能,用微笑传递你的信任、激励和关爱。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解压
第1招:为孩子打气。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鼓励孩子和同学一起温习功课,相互讨论、切磋,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当学生情绪有变化的时候,要帮助学生孩子树立信心,战胜暂时的困难,最后赢得比较满意的考试结果。
第2招:给予赞美和肯定。家长平时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这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段时间,孩子可能会有一些焦虑情绪,家长这时不要明显地流露出过分的关注和担忧,这样容易使孩子的焦虑扩大而变成压力。
第3招: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孩子,试着放下担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时间陪孩子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比如到公园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甚至看看电视,让脑筋稍微休息休息,这对应付考试都有帮助。
家长如何给孩子帮忙
建议1:把学习权交给孩子。高考复习,是一种自主性极强的活动。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随着考试的临近而适当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给他们以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学校尚且如此,家庭更需提倡。
建议2:后勤服务要讲适度。孩子迎接考试,家长做好后勤保证,这是每位家长都必须具有的服务意识。从孩子的心理感受方面看,家长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孩子正在那冥思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孩子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汤:“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孩子不得不切断思路。
孩子坐在书桌旁专心学习,家长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另有一些家长,临到考试时就怕学生吃不好,影响了考试,于是就努力改善伙食。结果大鱼大肉,使孩子生理失调,学习精力不济,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
更有一些家长,从广告上东查西找,给孩子买营养品、补脑液一类,希望创造以吃促学的奇迹。从曾经这样“吃”的同学反映的实效性看,往往是白花钱,不顶事。
因此,家长的心理关心要细致,物质关心要科学。平时住校的学生,考试期间仍应住校。家长平时不常到学校看孩子,考前和考试期间也没有必要伴在孩子身边。
建议3:提倡接受现实心理。学生参加高考,家长对此人生大考的看重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将这种重视迁移到过高提升考试期望值则是不正确的。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会给学生施加不当压力。
家长此时的怒其不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退缩逃避;
家长此时的责怪埋怨,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逆反;
家长此时的高分要求,可能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家长此时的学习施压,可能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积考前复习、考后调整的经验教训,特别提醒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学生现实表现和现有能力,合理施教:变怒其不争为激励促进;变责怪埋怨为冷静劝导;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变学习施压为放松调节。
学生高考的成绩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而对高考生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家长在高三一年中应该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保障的角色,但是如果指导失误,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