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阔里吉思,性勇毅,习武事,尤笃于儒术,筑万卷堂于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尚忽答的迷失公主,继尚爱牙失里公主。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骑千余,昼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时方暑,将战,北风大起,左右请待之,阔里吉思曰:“当署得风,天赞我也。”策马赴战,骑士随之,大杀其众,也不干以数骑遁去。阔里吉思身中三矢,断其发。凯还,诏賜黄金三斤、白金千五百斤。
成宗即位,封高唐王。西北不安,请于帝,愿往平之,再三请,帝乃许。及行,且誓曰:“若不平定西北,吾马首不南。”大德元年夏,遇敌于伯牙思之地,众谓当俟大军毕至,与战未晚,阔里吉思曰:“大丈夫报国,而待人耶!”即整众鼓躁以进,大敗之,擒其将卒百数以献。诏賜世祖所服貂袭、宝鞍,及缯锦七百、介胄、戈戟、弓矢等物。
二年秋,诸王将帅共议防边,咸曰:“敌往岁不冬出,且可休兵于境。”阔里吉思曰:“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众不以为然,阔里吉思独严兵以待之。是冬,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敌诱使降,惟正言不屈,又欲以女妻之,阔里吉思毅然田:“我帝婿也,非帝后面命,而再娶可乎!”敌不敢逼。帝尝遣其家臣阿昔思特使敌境,见于人众中,阔里吉思一见辄问两宫安否,次问嗣子何如,言未毕,左右即引其去。明日,遣使者还,不复再见,竞不屈死焉。
(节选自《元史·阔里吉思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B. 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C. 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D. 敌兵果大至/三战三克/阔里吉思乘胜逐/北深入险地/后骑不继马踬/陷敌/遂为所执/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术”指儒家学说,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经典著作“四书五经”是中国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必修科目。
B. “旬日”指十天,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十旬休假”的句子,中国现代也把一个月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
C. “大德”是帝王年号,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的“庆历”类似,中国古代除皇帝年号纪年法外,还有干支纪年法等。
D. “两宫”指皇宫,诸葛亮《出师表》中,“宫中府中”的“宫”即指皇宫,文中指东宫和西宫,即代指分住在两宫的太子和太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阔里吉思文武兼修。他在研究军事的同时,广泛涉猎儒学,收藏、阅读了大世典籍,为他后来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 阔里吉思作战勇猛。他多次当机立断,负伤之后仍奋勇向前,屡立奇功,皇帝对他也赏赐颇多,甚至前后把两个公主许配给他。
C. 阔里吉思头脑清醒。一众王公大臣都依据往年规律,认为短期内边境不会有战事的情况下,他凭异常迹象预判了敌军的阴谋。
D. 阔里吉思坚贞刚毅。在缺少援兵、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身陷敌手,拒绝了对方多种手法的威逼利诱,最后不屈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谓当俟大军毕至,与战未晚,阔里吉思曰:“大丈夫报国,而待人耶!”
(2)不然,今秋候骑来者甚少,所谓鸷鸟将击,必匿其形,备不可缓也。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大家都说应该等到大军都到齐了,再与敌人交战也不晚,阔里吉思说:“大丈夫报效国家,怎能等待别人呢!”
(2)不对,今年秋天巡逻侦察的骑兵来得很少,这就是所说的猛禽将要出击,一定会藏匿它的形影,防备不能放松。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本句话中“敌兵果大至”是一句,在其后应断开,“三战三克”是一句,“逐北”是一个词不应断开,据此选择C。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D项“两宫”在文中指皇帝和皇后。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B项从选文来看,“把两个公主许配给他”并非因为他作战勇猛。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第一句关键词:“俟”,等到;“毕至”,大军都到齐;“报国”,报效国家;“而……耶”,怎能……呢!”。第二句关键词:“不然”,不对;“候骑”,巡逻侦察的骑兵;“鸷鸟”,猛禽;“匿”,藏匿;“缓”,放松。
点睛:文言文翻译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