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里,提到:
“明确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此文一出有没有在竞赛界哗然一片?
答案是没有。所有竞赛生都很淡定。其深层次原因,笔者为您一一揭秘。
✎揭秘一:取消奥赛高考加分,竞赛白学了吗?
取消奥赛加分,其实不是新政,2014年已经发布过!
2014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出台,明确规定,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仅保留英烈子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几项加分项。
此后每年的三四月份,教育部都会下发一份《关于做好××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之类的文件,同样会在文件里有关于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加分的表述。而今年2018年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今年恰逢高考制度改革自然关注度也更高。
我们再来看看最近两天北大和清华新鲜出炉的各类招生政策。
北京大学2018自招对象:
“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
清华大学2018自招对象:
“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具有学科特长,且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北京大学 “数学英才班”招生条件: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取得优异成绩者;或者有数学特长,并在国内外数学专业相关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招生办法:
“入围学生中的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无需参加高考即达到我校录取要求。”
这两者是否矛盾?不仅不矛盾,恰恰相反,这是让奥赛回归本质的表现。
高考奖励性质加分项目,不是简单的取消,而是改革。取消高考奖励加分后,并非不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综合素质发展,而是把这些奖励项目纳入到高校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的改革之中。
✎揭秘二:高校为何亲睐奥赛获奖学生?
回到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里面的三大核心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围绕着三大关键词延伸的“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有学科特长的奥赛获奖学生正是综合素质优秀中的一种。
国际奥赛中尤以数学、物理为代表的基础学科奥赛生,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军。以数学学术领域的最高奖项菲尔兹奖为例,有统计显示,1990年到2005年间,该奖共颁给了26位数学家,其中13位是曾经的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得主。
学习奥赛的学生,其学习的知识范围远超中学教学大纲要求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学科知识方面远远超过了常规高中生。另外,竞赛生不仅在相应学科上有很高的水平,还通过学习竞赛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品质。
学习能力强
用“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来形容学习竞赛上是最为贴切的了。在高考的常规教学过程中,老师几乎为学生铺好了每一个台阶,竞赛则不然。竞赛学习初期,老师在知识的讲解、方向的指引、方法的引导上有着很大的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后,学生会在很多方面开始对老师“置之不理”了,将老师抛在了后面。特别是在学科领域,学生无论是对问题的理解还是知识的应用,都会将自己的教练甩几条街,此时的教练虽然仍在约束学生的学习方向,提供必要的资料,间或有一些交流,但大量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几乎都是由学生独立或彼此间合作完成的,而完成这些内容所依赖的便是通过竞赛学习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
自律
优秀的人才,除了自身智力超群的因素外,他们对人生目标的规划与运筹、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自我约束与执行能力也是超出一般人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都有着较强的自律性,而这一点对其在未来所能取得的成就将影响巨大。而几乎所有的竞赛生在逐步的学习过程中,都养成了很强的自律性。
良好的协作能力
在很多人看来,竞赛学习也许是独立的,其实不然。作为在一起共同从事竞赛学习的同学,每个人都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克服许多的困难。但对于同一层面的学生而言,由于是在同一环境中学习相同的内容,因此,许多的困难与障碍于他们都是相似的,如果每个人都去独立攻克这些障碍,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在时间的需求上也无法得到满足。
抗压性强
竞赛测试是以选拔功能为主的测试,而它们的竞争对手基本上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关高手。此时,他们若只满足于自己的水平,就必然会被他人甩下;他们若想赶超对手,就必然会迎来挫折。而他们面对挫折的方式应是不断挖掘自己的缺陷,时时看到的应是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它,以此来努力赶超对手。一次次面对挫折,一次次战胜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断增强,抗挫折能力也在增强。
综上所述,所有高校都希望找到真正有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学奥赛的学生这方面非常符合。
✎揭秘三、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正确看待竞赛?
对于学校
有一点必须明白,所以学科竞赛高考加分被砍,并不会影响自招降分,更不会降低大学对竞赛成绩的重视程度。相反,随着体育特长生、省级优秀学生等高考加分项被砍,这部分名额或将流向自主招生,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清华北大等名校,在录取过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名额投向了自主招生。以清华北大为例,仅凭裸分录取的,仅有20%;而在它们目前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里,竞赛获奖——几乎成了唯一,不可替代的指标。
溯到2015年,当时奥赛生加分(保送)政策取消后,对于地方中学而言,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中学觉得搞竞赛不能直接助推升学,便放弃了;有的中学继续坚持,甚至加大了奥赛培养力度。两三年之后,分水岭出现了:坚持奥赛的中学,考取清华北大的名额越来越多,放弃奥赛的中学,考取清北的名额越来越少,甚至一些原本很牛的中学,日渐走向没落。
对于家长
对待竞赛可以少一些功利,多一些佛系。兴趣是孩子最好的家长,如果孩子愿意和喜欢学竞赛,还是尽量给他们创造条件。有一位浙大毕业的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有机会学奥赛还是很幸福的,说当年的自己曾对奥数很感兴趣,但是当时没有条件而且小地方很缺这方面的老师。
另外提醒各位家长,目前各类竞赛鱼龙混杂,参加竞赛务必认准主办单位、官方背景!在每年自主招生报考时,时常会有学生拿出各种冠名“全国”“中学生”“××学科”字样的山寨比赛证书。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五大学科竞赛的含金量。
对于学生
除去功利性的角度,且不说奥赛目前与自主招生相关的“种种优惠”,从人生的角度讲,在人生最美好的芳华里不虚度光阴,为了心中的目标与梦想去奋斗,勇攀学科高峰,这种刻苦铭心的经历也许会激励自己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