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中高考备考
历史上的美国如何雄霸世界?高考历史易错点(国际篇)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3日
信息来源:完美志愿
分享: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美俄关系、两岸关系....世界局势一直都在变化,高考不仅要考核对过去的历史了解,更要考察考生们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当前及未来世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期就一起来看看高考历史中,世界历史部分15个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1. 德国议会、法国议会、美国国会、英国议会的结构与权力

【错因】对四国议会的结构与权力掌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1)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

(2)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权力大于众议院;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

(3)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共同行使。

(4)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议会的主要权力属于下院,上院为最高司法机关,其对下院通过的立法和预算案只有延搁权。

2. 美国的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错因】对二者的关系把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它着眼于经济,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美国企图通过帮助西欧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美国企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2)二者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当然,“马歇尔计划”在客观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3. 苏联解体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代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正确理解】苏联解体是各种矛盾和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从历史上看,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的结果;从现实来看,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模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正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4.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错因】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正确理解】苏联经济的衰退和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终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标志;第三世界实力的增强对多极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5. 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错因】认为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正确理解】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成立的一个相对松散的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信守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其成员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6. 英国确立殖民霸权的三场战争

【错因】误认为英国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都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

【正确理解】英国战胜西班牙、法国,从本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荷兰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以商业立国,缺乏工业基础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后盾,英国战胜荷兰体现了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

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错因】认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正确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有双重影响。一是破坏性,伴随着殖民掠夺和奴役而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和亚非拉地区长期贫穷落后的局面。二是建设性,殖民扩张和掠夺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客观上冲击和瓦解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亚非拉国家的近代化。

8.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错因】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正确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9. 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错因】把帝国主义等同于殖民主义。

【正确理解】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垄断阶段,导致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殖民主义始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是指比较强大的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10.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错因】三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正确理解】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11. 美国总统胡佛与罗斯福对经济的干预

【错因】认为胡佛一直放任经济危机的蔓延,罗斯福是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人。

【正确理解】罗斯福并不是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人,早在美国总统胡佛执政期间,就采取了一定的干预措施,但胡佛没有把这种干预上升到政府行为的高度,而且其反对政府直接干预,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由此可见其政策的重点是扶植、补贴大企业和大公司。

1933年罗斯福入主白宫后,则推行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新政。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对各个部门的干预管理,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压力,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和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错因】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成立的目的与任务混淆不清。

【正确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当一个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时,可以向它求救,其贷款属于短期行为。世界银行属于“救贫”性质的机构,主要资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其贷款多为长期性贷款,利率很低。

1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错因】认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宗教信仰、反对上帝。

【正确理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宗教信仰和上帝,而是资产阶级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对宗教领域的黑暗腐败现象进行抨击和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如禁欲主义等;而宗教改革则反对的是罗马教皇、天主教会的权威。

14.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错因】误认为“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宗教改革的主张。

【正确理解】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因行称义”是指教徒只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参加教会组织的各种宗教活动,才能得救。它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的含义是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获得拯救。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15.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错因】对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盛行的时代及其主张认识不清。

【正确理解】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