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中心理辅导
我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不知道学啥专业...太困惑怎么选专业?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7日
信息来源:简单高中生
分享:

经常收到同学们问的这类问题:马上要高考了,但我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也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迷茫啊...

今天,我们来初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两个事例——

案例一:仅凭“兴趣”选专业,结果很悲催

A是个瘦弱的女生,从小到大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下,性格唯唯诺诺。平时不爱与人交际,所以朋友很少。唯一的爱好就是写作,平时走到哪里总是抱着本书,一有空就伏案写作。所以高中毕业后,在选择专业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

进入大学后,双耳不闻窗外,没事就去泡图书馆。大学四年,她一直过得风平浪静,既没有像其他同学考研的考研、实践的实践、考证的考证,她仅仅完成了大学应该修满的学分,仅此而已。

毕业后,她去了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因为公司看中了她的文采,但才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公司劝退了。原因是虽然很有文采,但所写出来的文字太过感性、文艺,不能满足公司广告宣传的需求,经过多次指导,仍不能有所改进,所以只能让她离开。

后来,听说A同学没有再找工作,是父母托人在朋友的公司给她安排了个文员的工作,每天整理整理资料、打打字,无所作为。

案例二:“兴趣”没满足,却拥有了精彩世界

再说说B同学,他是一个高高大大的帅小伙儿,热爱篮球和运动,也喜欢打网络游戏。虽然成绩算不上太好,但高考成绩出来,也还是可以填报一所不错的大学。

因为父母并不太管他,所以志愿填报全凭他自己喜欢。因为对于大学专业的不了解,他只能挑看着眼熟的,第一志愿他选择的是自己蛮有兴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天不遂人愿,他遭到专业调剂,被调剂到了不熟悉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没办法,他硬着头皮进入了大学,最开始他还抱着转专业的想法,到处打听、询问,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还是要上。可是,就在这慢慢的接触过程中,B同学发现自己并不是很讨厌现在所学的东西,老师上课的方式幽默风趣,班上的同学也十分友善,加之自己本身善于与人交际,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大环境了。

很快,他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全年级中的佼佼者,还没到大四,就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老师推荐去到有名的大公司实习。在公司的锻炼中,B同学日益长进,还没毕业,就被公司破格录取了。

凭“兴趣”选专业?这三个误区要避免

误区1:高中学得好的科目,就是兴趣所在?

不少高中生在兴趣识别时,往往认为高中时成绩比较好、自己学得舒服的科目就是兴趣所在。但高中时学习的科目,对应的往往是大学里基础学科的专业,感觉上也比较宏观。

误区2:喜欢很具体的事物,就是兴趣所在?

还有一部分考生的兴趣,来源于影视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高科技终端产品,小简曾接到过一位家长的咨询,“孩子喜欢机器人,人工智能方面,报哪所学校哪个专业比较合适?”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本科教育在学科层面仍然是基础教学,而高科技终端产品已经到了应用层面,并且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体。

比如说社会上流行的苹果手机,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操作系统,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屏幕和镜头,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工业设计,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市场营销,你又是因为它的哪项特点而喜欢呢?

误区3:据说收入很高的职业,就是兴趣所在?

也有一部分考生和家长,属于“五线城镇四千月薪三口之家一个孩子”的家庭,对于孩子上大学、找份好工作、赶快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有很急迫的需求。

于是听风就是雨,金融、电力、计算机行业工资高?那就报这些专业!医生、律师、海关、公检法地位高、有灰色收入?那就报这些专业!其实,自己或家里人根本就没有从事这些行业的,完全是街坊邻居瞎扯、被垃圾影视剧洗脑造成的。

志愿填报,如何正确利用“兴趣”

考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专业,是志愿填报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按照兴趣选择专业对于本科志愿填报也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关键在于,考生要能够准确识别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们在此给大家几个建议:

建议一:处理好“兴趣”VS“专业”的关系

高中生的兴趣其实很“狭隘”,莫把此“兴趣”当彼兴趣。

A同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却并没好的发展,原因在于能力有限;B同学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却有了意外的更好的发展,原因在于敢于尝试。

也就是说:光有兴趣而无能力,兴趣就只能是兴趣,无法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基石。

所以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不仅要考虑的是“这个专业我是否喜欢”,还要考虑的是“这个专业我是否合适”,前者是兴趣,后者则是能力。只有两者综合考虑,才能选出最好的专业。

其次,你所谓的喜欢的专业——你了解它吗?你喜欢它什么?你深入接触过它吗?在选专业时所谓的“喜欢”不过是片面的印象,认为它是我喜欢的,但并没有依据可言,那么这就无法说这选择是可靠和正确的。

很多专业在我们看来并不有趣,但却十分适合和有用。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才是最大的保障。

B同学就是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喜欢的专业,才有了如今的发展,不得不说,“量体裁衣、因地适宜”这些词语是多么有道理。

所以,当同学们在选择专业时,不一定要问我是否喜欢它,但一定要问我是否适合它。

建议二:正确识别自己的“兴趣”

一是拆分你的复杂“兴趣”,找到其中与本科专业直接相关的内容;

二是找一些职业规划、性格分析的工具,认识清楚自身的需求和特色,在本科专业中找到与自己契合度最高的方向;

三是选择科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选择延展性高的基础学科专业,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了解各个专业,再有目的地进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具体方向。

四是大类选择法。如果孩子没有特别排斥的专业,也没有时间去体验不同的工作场景与内容,并且家长也不愿意请专业机构为孩子作出判断与选择,那么还有最后一种方法,就是选择大类专业。

现在有很多高校实行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学生可以在入校之后先学习一些基础课程,一年或二年之后再去选择专业方向。填报时选择这一类高校,可以暂时解决选择专业的问题,在学习期间对某些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可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建议三:“兴趣”不明,你还可以这样选专业

1.使用排除法

把自己不能接受的职业或者大学的学科专业类别先除掉。例如不学医学类、不学理学类、不学农学类。再在可接受的职业或专业范围内,选择自己可以接受或者好感专业就相对容易了,再去看看专业开设哪些课程自己是否感兴趣,专业就业去哪些单位工作具体内容,顺便考查下工作环境自己是否适合等。

2.选择基础学科专业

在兴趣不聚焦的本科阶段学习基础学科专业,为以后的再次选择奠定深厚的基础,留出更大空间的转换空间。考生可在大学四年期间找到兴趣点后,到研究生阶段再依兴趣做学科专业的选择。

基础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比如本科学数学研究生考研考财会类专业也占优势,可以把考研数学三分数拉高,且财会类对数学也要求高,比如这样搭配数学+金融工程、数学+保险精算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受企业青睐。

3.通过专业测评工具看看感兴趣、适合的专业

比如,会计专业一定程度上要求严谨认真,外向型性格学生很多就不适合,而且要求也较严得考从业资格,初级等等才可以毕业,有的学校这样要求。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选择专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