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中国好课堂的用户?马上注册
高中心理辅导
女儿从“学渣”变“学霸”,这个妈妈到底做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7日
信息来源:搜狐教育
分享:

相信大多数孩子的成绩还是属于中游的,由此家长忧虑,抱怨,纠结……

这些都很正常,但是如何逆袭,让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走好每一步才是关键。

文中的妈妈跟我们大多数的妈妈一样,在最开始教育孩子方面都是迷茫、焦虑的,最初的教育成果也是堪忧,女儿的成绩一直不那么令人满意。

但是文中的妈妈做出了改变,她的孩子真的逆袭成功了。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

不敢说是专家,虽然工作的内容是专门研究家庭教育,但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在教育孩子上磕磕碰碰摸索着走过来的一个普通的妈妈。

其次不敢说教育孩子成功了,毕竟孩子刚上大学,而家庭教育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功课,只有当孩子进入职场,会做人做事了,进入恋爱婚姻,会相处亲密关系、会做父母了,我们才敢说自己在家庭教育上可以及格了。

我尽管上的是师范大学,当过中学老师,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但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我走了很多的弯路,流了很多的眼泪,焦虑过很长时间,深感做一个合格的母亲真的不容易,真的不是一件可以无师自通的事,做父母真的是需要学习、需要练习的。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就是希望我曾经的痛苦能成为你们的帮助。

我女儿是前年高考的,分数一出来,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很意外:从小到大的中等生,一路普通学校上过来,除了半途而废的英语和奥数,没正经上过什么课外班,从小到大开家长会,我都是低着头,等老师表扬最近学习有进步的同学时,才抬头看看有没有她的名字……

怎么会从中考时的海淀区文科7千多名冲到高考时的全市文科一百多名呢?

按照流行的说法,像她这样的不就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吗?除了高考改革拿掉难题、怪题的客观原因,这个一直自嘲为“学渣”的孩子难道是一夜变成“学霸”的吗?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其实是三句话:第一句是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第二句是抱怨其实是诅咒;第三句是父母开始转念,孩子就开始转变。

总的来说就是:父母不焦虑,孩子出成绩,“学渣”即使到了高三也可以变身学霸。

既然没有人能用忧虑使寿命数增加一刻,谁又能用忧虑使孩子的分数增加一分呢?

女儿小时候一直是个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孩子,烦恼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的。 因为班里大多数孩子都在上课外班,像她这样就靠课上学习的孩子慢慢感到吃力了,也慢慢体会到学习成绩关乎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笑容没那么多了,小学毕业前夕居然会担心地问:“妈妈,我有学上吗?”

初中的逆反期,学业大幅下滑,最后考上的是第八志愿的高中,如果我们报志愿再乐观一些,就可能没有普高上了。拿到成绩那天她伤心地哭了一场,说实话,那时我的心情很沮丧,也很失望,觉得她三年后能上个本科就不错了。

现在回想起来,女儿上初中那三年,是我管得最多,最费心,也最痛苦的三年,情绪关键词基本就是忧虑,抱怨,纠结。

那时的我不明白,既然没有人能用忧虑使寿数增加一刻,谁又能用忧虑使孩子的分数增加一分呢?我不明白抱怨其实相当于诅咒,不明白纠结的后果只能是痛苦,只能是亲子关系越来越恶性循环。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我要分享的第一句话“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和第二句话“抱怨其实是诅咒”了。

当我们不满意孩子的表现,不满意孩子的分数和成绩的时候,很难不焦虑、不抱怨、不生气,而这些负面心态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因为孩子天生就会观颜、察色、听音、读心,像雷达一样接受父母内心真实的信息,咱们的焦虑、抱怨和生气就会转化为一种不被信任、不被欣赏、不被肯定的压力。

假如可以无条件满足你对于孩子的三个愿望,你会许什么愿望?

请各位家长先回答一个问题:不管你的孩子现在是几岁,也不管他目前的状况如何,假如上帝可以无条件满足你对于孩子的三个愿望,你会怎么许愿?

给大家讲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一对喜欢互相抱怨的老夫妻,临近过年却什么吃的都没有,路过的神仙听到他们吵架,就说可以满足他们的三个愿望,老头子说真希望我们有根大香肠,结果桌上立刻出现了一根香喷喷的大香肠! 老太婆非常生气地数落道:“你这个愚蠢的老头子!你就这么点可怜的愿望吗?恨不得这香肠长到你鼻子上才好!” 当然,这也是一个愿望,香肠果然长到了老头子的鼻子上,而且怎么拔也拔不下来。

一番折腾以后,老太婆和老头子一起喊道:“让这根倒霉的香肠见鬼去吧!”于是这成了他们的最后一个愿望。

从我得到的愿望统计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各位对孩子的愿望,第一高频词是健康,然后是平安,是自信,是快乐,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父母的愿望清单里,没有考试分数,没有成绩排名,没有学历!没有那根大香肠!

说明我们不是鼠目寸光的父母,不是只盯着孩子眼下的分数和成绩的愚蠢的父母,不是白白浪费了上帝本来就预备给孩子的祝福的父母!

接纳、相信和祝福孩子,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回到我女儿的故事上来。女儿上高一时,报社安排我上新闻版的夜班,下午4点上班,有时候半夜下班,有时候天亮前下班。

生活规律和孩子正好反过来,时间和精力也不够用了。这下子我这个管控型的母亲不得不放手了,不得不努力把原来每天的忧虑、纠结和抱怨,变成对孩子的接纳、相信和祝福。

接纳她,不管她成绩好不好都是我的女儿,不管这世界如何评价她都是我最亲的宝贝;

相信她,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想学习好,都想成为父母的骄傲,相信孩子会力尽所能;

祝福她,把担心抱怨的负面情绪转化为“盼着孩子好”的正面情绪,相信孩子是上帝所赐的产业,只是借着父母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属于父母,我们只能尽做父母的本分,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

当我开始转念的时候,孩子慢慢地发生了转变。

虽然离我心目中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还很远:高一时她竞聘上了杂志社社长,成天忙着编杂志,直到高三别的同学都放弃了她还在坚持;高二忙着拍微电影,担任张罗拍摄场地、摄影器材、道具、演员等杂事的制片……

在我看来,这不都是玩儿吗?跟高考有关系吗?能帮助你上大学吗?

到了高三,她在书桌上贴了一张标语:高考,我要发飙了!我心想,别人苦学了11年,你才开始发飙,行吗? 不管行不行,我都不得不完全放下焦虑,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那段时间我的同事陈中原老师的一番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他儿子高中时是上清华的苗子,高二时发起全国中学生网页设计大赛,整整一年沉迷其中。校长教务主任和班主任急了,一起来找家长,希望大家一起做孩子的工作。

陈中原老师说:“孩子可以有考上清华的体验,也可以有考不上清华的体验;可以有一次就考上大学的体验,也可以有考几次才考上大学的体验。上清华并不是人生唯一的路,他自己坚持要做的事情,我支持他!”

后来陈老师的儿子果然没有考上清华,但他在高二的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现在从事IT行业,干得非常得心应手。

就像两个人合力抬一桶水,初中的时候我不停地提醒她要走稳、水面要平、要留心脚下,结果水桶离我越来越近,学习仿佛成了我的事情,她好像是为我学的。

现在我不问了,水桶慢慢地滑到她那边,逐渐成了她自己的事情。

包括后来当她宁可放弃10分的高考加分也要报考外地的大学时,我明知很可惜也支持她; 当她决定离开北京去台湾上大学时,我心里明明不舍也支持她,因为我想起了我对上帝要的三个愿望:我希望她善良正直、身心健康、积极乐观,只要能成为这样的人,到哪里上大学都一样。

对孩子而言,父母的爱和尊重比物质付出更重要

那么高中三年我这个当妈的管什么呢?

每天晚上11点必须睡觉,写不完作业到点也必须关灯;每天早上要吃丰盛的早餐,有水果 蔬菜、肉蛋奶和坚果,吃得好才有能量上一天的课;每天分担家务劳动,三间屋子每天扫地、拖地,每天遛狗,高考前一天也不例外;从洗手间洗漱出来要把地上掉的头发绕起来,用过的洗手台要清理干净,睡觉前头发要吹干……

一句话:只管生活不管学习,考上什么大学是她的责任,她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的责任。

她在母亲节时给我寄来的明信片上写着,“谢谢您充分尊重我的选择,让我考来这里,我一个人来台北真的长大了许多,也在学着管理时间和钱,努力变成您一样优秀能干的人……”

她的话让我知道,孩子感谢的不是父母物质上的付出,而是对她充分的尊重。这尊重流露出的信任,让她有力量独自面对未来的生活,让她有信心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她的话让我知道,家庭教育就是人生的起跑线,父母的爱和尊重才是孩子心底最渴望的起跑线。

家长们要尽快转变心态,未来的竞争力已经不只是知识

我真心希望现在的家长们不要等到孩子上了高中才开始转变心态,也希望不要被“成绩不理想就是学渣”这样的谎言所蒙蔽。

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不是竞争力,对知识的好奇、渴望和学习能力才是竞争力。

咱们的孩子未来面临的职业环境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幸福与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核心。

希望家长们尤其不要把眼光盯在知识学习上,每一年都有25%的知识被淘汰。

未来的主人翁们,第一要有感性的思考力,第二要有生涯应变能力和创造力,第三要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让自己不管是否成功都能幸福。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的主人翁需要有6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会玩、能找到意义感。

也就是说,未来的成功人士,不是会走路的书架,而是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的人。

孩子逆袭靠什么?首先靠的是家长心态的改变

就像很多人都在回家过年的路上,目的地明确后,高铁可以到家,飞机也可以到家,买不到票的人,拼车也能到家,还有农民工弟兄们摩托大军一路奔波也能到家。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当然高铁和飞机舒服啦,当然的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工作更容易幸福啦!

我想说的是,不一定!你不能代替你的孩子,不同的走法有不同的风景,关键是他要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这个能力的获得,需要父母完全的接纳、充分地信任和恒久地祝福。

最后,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不要抱怨,因为抱怨其实是诅咒,当你开始转念的时候,你的孩子就开始转变了。

再次重温咱们对孩子的愿望吧,健康,平安,自信,快乐,荣神益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最好的自己……

不要让大香肠挡住咱们的眼光! 其实很多家长都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愿望应该是健康、平安,但在应试压力下,似乎大家都得了健忘症,把原本这些美好的愿望抛之脑后。

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但我们可以多点耐心,对孩子多点信心。

2018年河北高考家长微信群已建立,18届考生家长请抓紧时间加入! 群内有志愿填报专家老师定期开展志愿填报、自主招生学习动力提升以及考试焦虑相关讲座。